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

浙江
山村年俗
温暖传递

  本报松阳2月2日电 (记者 纪驭亚)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在先生的老家丽水松阳度过。这座位于浙西南山区的古老县城,因为大量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而有了“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称,而和这些古村落一样被传承、守护的,还有那些特色鲜明的年俗年味。

  和松阳大多数人家一样,先生家的门口在腊月廿八就已挂上灯笼、贴好对联。山粉丸的香气透过蒸笼在厨房弥漫,公婆将腌白菜、冬笋等各种素菜分别入锅炒熟,再混炒成令人垂涎的八宝菜……刚踏进家门,先生就忍不住感慨:“这是家里才有的年味啊。”

  松阳人的春节餐桌上,有四道必不可少的菜:炒山粉丸、凉拌八宝菜、糖糕青糕和炒黄米果。早在腊月二十前后,长辈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红褐色的糖糕得用水磨糯米粉拌入红糖水蒸制而成,若想做碧绿的青糕就在糯米粉里拌入鼠曲草细末和白糖。淀粉和煮熟去皮的毛芋为主料的山粉丸则是先生时常惦记的“家的味道”。

  拜年,是松阳春节序曲里另一个重要段落。大年初二,我跟着先生去大东坝镇横樟村的姨婆家拜年。作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横樟村依然保留着大量土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筑,姨婆家就在一栋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宅里。去年在县里的支持下,老房子好好整修了一番。来拜年的客人们进门的惊叹声,让姨婆脸上溢满了笑容。

  但对于先生来说,此行拜年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偶遇”村民们在修补板龙,准备几天后的龙灯表演。挂满彩带的龙头、若干节长度和长条板凳相似的木板上套上弧形篾笼组成的龙身,龙尾似鱼尾造型,比龙头小不少。他说“这是松阳的板龙,因为表演时在整条龙的身体内缀上彩灯,舞起来特别好看。我小时候,各村都会在春节里办灯会,春节前一个月小朋友们就盼着了!”

  龙灯从年初开始表演,正月十五达到高潮。在孩子们眼里,这是过年最快乐的事情,没有之一。先生说,这让他仿佛“穿越”回童年,体会传统年味的魅力。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6 浙江
山村年俗
温暖传递
2017-02-03 3010208 2 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