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改治”重整浦江山河
通讯员 王钏 唐丽燕 徐向东 本报记者 余丽
以水晶产业闻名的浦江,如今有了两张“新名片”——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穿行在浦江大地上,“一村一景”“移步换景”式的美丽乡村散落在广袤的田野上,激荡起诗和画的江南之韵;而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浦江始终笼罩在传统低、小、散产业所制造的“城市疮疤”阴影之下。
水晶、绗缝、挂锁是浦江工业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在村庄内外、田间地头等地方随便搭个棚,雇几个人就能生产,获取的利润又相当高。这导致了违法用地蔓延,形成泛滥之势。”浦江县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介绍说,全县违建面积最高时曾达600万平方米,是全省违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水晶产业还导致全县90%的河流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违法用地得利现象严重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当地有关违法用地的信访量居高不下。
为此,自2012年起,浦江率先在全省发起了大规模的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
拆出美丽家园
“我们首先把拆违重点指向党员干部的违建,实施‘干部违建公开销号制’,倒逼党员干部拆除违建。”浦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再创说。
行动共查实处理干部违建1189户。除此以外,整治行动还对典型违建进行攻坚,仅用3天就拆除了高梅山9.3万平方米的违建厂区,仅用5天就拆除了饮用水源区的5栋违法别墅。针对关注度高、违建面积广的集体违建区块,浦江以铁腕行动一举拆除了7万平方米的城南集体违建区、10万平方米的城西集体违建区以及12万平方米的城北集体违建区。国土资源、规划、城管等多方力量分工合作、分进合击,为城市发展拆出了新空间。
2013年,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两项重大战略的推进,浦江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也跨入了“拆、改、治”并举的升级版。如今,浦江连续两年获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今年,浦江还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拆出转型之路
拆违拆出绿水青山和美丽家园,也拆出了浦江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全县水晶企业及加工户由高峰期的22000家集聚改制成526家公司制企业,全面入驻浦江四大水晶集聚区,并由集聚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污水治理,通过集聚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链的延伸。
“在集聚区用地上,国土资源部门优先保障,仅用57天就落实水晶集聚区1000多亩用地的报批、征收等工作,一天都不耽误。”张再创说。同时,锁具产业也启动了东部、西部两个集聚区的建设,其中投资10.2亿元、占地402亩的东部挂锁集聚区已动工建设,一期工程已结顶。
水晶、挂锁等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引领浦江依法依规用地。而如何进一步控制违建,浦江也在思考和行动。农民建房方面,浦江县通过新建(翻建)、原拆原建、修缮、调剂、经济补偿、公寓安置等方式,开展了24个旧村(区块)改造、地质灾害搬迁和下山脱贫奔小康工程。近两年来,共解决农村住房5158户,其中无房户1196户、危房户3962户,累计用地达530.11亩,充分保障了农民建房用地需求。
此外,浦江县依托“两网化(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消除违法用地萌芽,从机制上、技术上对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置。在浦江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的“两网化”综合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中,能看到每位巡查员的行动轨迹,“一旦发现可疑新增建设用地,我们就能收到巡查员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处置。”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相关人员介绍说。此外,浦江县还以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为抓手,激发基层群众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全县25.71万亩耕地按照70元/亩的补偿标准实施,扣除省核拨的603万元,浦江县预计将补贴1200万元左右,涉及429个行政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