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强化安全生产问责

  近期安全事故频发,警示我们: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找短板、补短板,都要又好又快全面深入进行下去。

强化安全生产问责

程永高

  今年10月31日至12月3日,重庆、黑龙江、内蒙古接连发生3起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

  要煤不要法,要钱不要命。中央三令五申,一些地方我行我素。这些煤矿的疯狂,究竟是谁在姑息纵容?从企业的主体责任到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煤矿安全生产出现了“中梗阻”。国家安监总局将组织30个暗访组到全国市县单位检查,而对全国七千多个煤矿、各地各级监管部门,还应第一时间启动强有力的问责,才能遏制一些煤矿的逐利冲动。

  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重大,儿戏不得。不能煤炭价格上涨,煤矿就随意突破安全生产边界。近几年,煤炭价格持续低位,本来是众多煤企设备更新改造、治理高瓦斯等行业安全痼疾的好时机。然而,不少煤企一直推阻,不肯投入,留下大量事故隐患。此前,国务院发文件要求众多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煤矿关闭退出时,他们就趁机“消失”了。而今年7月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涨幅约50%,不少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又一窝蜂开始违法违规偷采。主体责任被置诸脑后,安全管理松懈、有规章不执行依旧。稍遇突发情况,就容易发生事故。

  生产必须安全,各级监管部门不能以任何借口放松煤矿安全。不论是煤矿还是其他生产领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刚发生事故的金山沟煤矿和赤峰宝马煤矿,今年3月都查出问题,政府也下了整改通知书,但就是盯不到位,直到最后发生伤亡事故才悔不当初。

  从全国人大连番询问,到国务院多次出台文件治理、取缔违规煤矿,中央层面监管制度日趋完善,力量不断增强。可为何一到地方、企业,监管总是层层打折扣,受困于“中梗阻”呢?显然,是煤矿企业、相关监管部门意识淡薄。对全国各地煤矿,国家安监总局持续明察暗访,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对存在问题公开曝光,相信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一些煤企和监管部门的安全意识。不过,这远远不够。煤炭将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全国煤炭安全生产压力将会更大。对此,必须通过全面强化问责来树立高压线:只要发现问题,该整改的迅速整改,该停工的立刻停工,该停用的坚决停用,不姑息任何借口,不放过任何隐患,对失责渎职者“零容忍”,实行严厉问责。

  对3起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全国各行各业都应吸取其教训,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对浙江来说,安全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总数虽然多年持续下降,但不能麻痹大意。岁末年初,全省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活跃,交通运输繁忙,群众节庆活动出行都较多,事故易发多发。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找短板、补短板,都要又好又快全面深入地进行下去。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强化安全生产问责 2016-12-26 浙江日报2016-12-2600009;2327407 2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