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金融

对话冯建龙

  对话冯建龙

  问:听说,您自参加工作37年以来,到现在有“三个没有过”:没有因私出境过一次,没有休假过一天,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迟到早退过一次。每天早上七点半左右便准时到行里,每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更没有周末的概念。除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之外,对过去数年您率领农行浙江省分行取得的靓丽成绩,您认为最大的成功原因在哪里?

  冯建龙:主要在于坚持紧抓工作核心,促进政治和业务有机融合。此外,服务“三农”,做大做强我们的传统优势领域“县域”,并力补业务短板、实施城市攻坚。总体而言,可归结为“业务发展与风控并举”“城市与县域并举”“从严治行与人文关怀并举”的三大做法,并由此提升农行的“三力”,即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风险控制力。

  问:这几年,农行浙江省分行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冯建龙:2012年以来,浙江区域经济风险暴露较为充分,历史积累的老问题和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叠加期,在浙江反映更为突出,特别是当前信用风险防控和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实现效益增长的压力较大。

  问:您在浙江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冯建龙:在这几十年中,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一件事,莫过于浙江省委2013年提出“五水共治”。但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行系统内已有的贷款方式对不上。“五水共治”主要是以工业性企业为主,通过财政补贴,不仅在农行系统内甚至在整个中国的银行业内也都没有现成的贷款案例和信贷品种来对接。

  但“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号工程,水又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农行作为国有银行责无旁贷。我们研究后创新性地推出“五水共治”的专项信贷产品,解决了项目建设中资金“先支后收”问题,在全行全系统甚至全行业都尚无先例。后来我行作为龙头单位跟浙江省水利厅签约,目前我行为“五水共治”提供的贷款已接近500亿元,拉动的项目总金额近900亿元,得到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我们行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在做相关“五水共治”金融项目的大行,而“治水”,现在已经成为浙江民众最为广泛流传的一个佳话。

  问:根据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和方向,农行浙江省分行如何加强金融与产业的互动、衔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冯建龙:近3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投入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累计逾8000亿元。根据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和浙江省政府签订的协议,未来5年里农行还将投入8000亿元支持浙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而言,即根据中国农行周董事长提出的“五新”服务方向,坚决退出落后和过剩产业,服务新兴产业。

  问:自1979年以来,您从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工作已有37年的经验,历任县、市、省三级行的行长、副行长和中层,东中西部区域都工作过,亲历了中国现代银行业的改革和变化,具有异常丰富的银行经营实践和管理经验。您在工作中不断攻坚克难,有何经验教训?

  冯建龙:银行经营史就是一部风险的管理史,风险暴露并不可怕,关键要吸取经验教训。这一轮“洗礼”,有利于浙江银行业在扬弃中“涅槃重生”。从这一轮风险暴露来看,至少有3点经验教训。

  一是金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支持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脱实就虚、信贷资源错配必将带来风险累积和爆发。二是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周期来把握信贷投放,要有逆周期的思维,要冷中见热,热中见冷。三是银行信贷经营和规模扩张,必须要有相应管理能力,特别是浙江过去总的信贷额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投在省外的,很多资金是在省外出现了风险再传导回母体。必须重视集团性客户管理,防止过度授信和金融“非理性溢出”。

  问:随着浙江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加快,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各种需求也在增加。农行浙江省分行是如何支持浙江企业“走出去”的?

  冯建龙:近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把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信贷支持,放到信贷投放“七大重点领域”的首位。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做好营销项目储备、实施资金倾斜和优惠利率、加强优质团队配置等举措,仅去年一年就为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相关项目提供融资超400亿元。绍兴上虞区的一家上市公司就是典型案例,该企业2015年开始对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并将产品推向海外,农行浙江省分行第一时间联合农行香港分行等机构资源,全年为其提供用信支持5.7亿元。除常规贷款外,还针对性地提供了应收账款池融资、跨境资金池、涉外担保、出口买方信贷等多元化“走出去”金融服务。

  目前,农行浙江省分行的“走出去”产品阵营汇聚了包括具有增值、避险、融资功能的20多种产品。

  问:您对明年浙江省内的信贷形势是怎么看的?私营部门的贷款需求是否会有较大反弹?对此,农行浙江省分行是否会有信贷政策上的相应调整?

  冯建龙:这几年,宏观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键时期,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波折,金融形势较为严峻,信贷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这些都是浙江经济“成长中的烦恼”。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成效逐步显现,低端落后产能逐步出清,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客户的“五新”经济模式在浙江率先发展,渐成规模。基础设施、新兴产业、三农等领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为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浙江银行业必将越过冬天步入春天。

  随着普惠金融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大力推进,包括农村生产消费、科技型小微企业等信贷需求将被挖掘和释放,私营部门贷款将得到稳步健康发展。我反对所谓的大反弹说法,大起大落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农行对浙江经济发展充满信心。9月19日,农总行与省政府签订服务供给侧改革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农行将为浙江提供总额不低于80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信用融资额度,重点支持我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绿色信贷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抓住消费升级机遇,及时推出各类消费信贷产品,满足百姓消费需求;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有关个人住房的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肩负起农行发展“三农”的历史重任。

  问:未来3年,农行浙江省分行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冯建龙:未来3年,是浙江农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机遇期。争取3年后全行金融资产达到 12000亿元以上,在同业中实现经营质量、经营规模、经营效益、风控能力、经营管理、团队素质和社会评价7个领先,在系统内力争成为服务“三农”的标杆行、创新发展的示范行、风险管控的先进行、价值创造的领头行、案件防控的样板行。


浙江日报 金融 00007 对话冯建龙 2016-12-12 浙江日报2016-12-1200008;浙江日报2016-12-1200009;浙江日报2016-12-1200011;浙江日报2016-12-1200012;浙江日报2016-12-1200013;浙江日报2016-12-1200016;浙江日报2016-12-1200019;浙江日报2016-12-1200021;浙江日报2016-12-1200023 2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