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金融

践行“五新”求“蝶变”

农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谈新发展路径

  践行“五新”求“蝶变”

  农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谈新发展路径

  钟 哲

服务“五新”是农行发展的历史选择

  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每一个阶段都与国家的实体经济实现了共同成长。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农行浙江省分行也为浙江实体经济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种种努力,并由此产生“蝶变”效应。

  最近,农行董事长周慕冰在浙江调研时,提出了农行当前必须服务好“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客户”的“五新”要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农行大力支持乡镇工业发展,实现农行第一轮快速发展;90年代后期,随着乡镇企业转制,农行又抓住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红火了十几年;2012年以来,全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转型期,银行业也面临经营转型。

  农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表示:“当前银行贷款投放乏力与企业贷款难并存,周董事长提出的‘五新’,为农行服务实体经济、调整客户结构指明了方向。这也是这轮经济转型中农行面临的又一次历史性选择。”

  未来的几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调整的机遇期,也是农行发展的机遇期。农行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正确的政治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风险控制力的目标,进一步打开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空间,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的加速度,进一步探索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新优势,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的厚底子,在农业银行打造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的进程中,浙江省分行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择“五新”背后的逻辑

  我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过渡到平稳增长,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这“三去一降一补”,成为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新常态下,金融机构也必须相应地转型。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在落后和过剩的产业中打转,也是产生信贷风险的重要根源。

  冯建龙表示,对经济周期中没有进行实质性调整的企业,银行应该顺势退出。但如果反其道而行,在原来的客户上继续做加法、垒大户,过度授信,风险就会高度集中和大量暴露。“因此,绝不能再走历史的老路,必须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围绕‘五新’,加快客户结构的调整,摆脱传统产业整合和‘两链’风险的泥潭,实现信贷资产的重生。”冯建龙说。

  事实上,农行浙江省分行在服务“五新”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蝶变”之路。

  近3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共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僵尸”企业贷款630亿元,同时新增贷款1550亿元,相当于新增了2180亿元的优质资产用于服务“五新”,已经占到全行信贷规模的26.7%。其中新增法人贷款中40%以上投向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新增制造业贷款中的60%以上投向先进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等新兴制造业。

  “这样,用不了几年,我们的信贷结构就会出现历史性的变化,新一轮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就打牢了。”冯建龙这样认为。

  那么,“五新”的风险是否一定比传统客户要小?

  冯建龙表示,从经济运行的规律来看,“五新”的发展虽然也会或多或少有风险,但他们代表的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是富有生命力的朝阳行业、新兴企业,是经济中最有潜力、最具活力和最富实力的因子。

  从风险管理的提升来看,“五新”具有高科技、轻资产、跨市场经营等特征,这也是对传统信贷管理模式、风控技术颠覆式变革的一次契机。银行不仅要使用信用评级、集中度管理、统一授信管理、行业限额等方法,更要借助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手段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各项业务进行实时监控。

  服务“五新”必须推进风险管理,从以往的以经验为主向大数据支撑下的科学管控、精准管理转变,从信贷业务为主向信贷、投行和资管等一揽子、综合化的风控转变,从分业经营为主向率先探索混业经营的风控模式转变。

抓住“五新”的关键:摆脱旧模式,抢推新产品新服务

  如何抓住“五新”?冯建龙表示,首先要更新观念,打破以往办银行的老经验和旧框框,摆脱传统上依靠担保和抵押的信贷经营模式,以更有针对性、灵活度和容忍度的新产品、新流程拓展新市场。

  同时还要创新服务模式,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债权与股权,融资与融物等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合作机制,建立起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供给体系,打造“全面金融服务商”。举例来说,近3年来,农行浙江分行支持浙江实体经济累计发放贷款8425亿元,同时通过境外联动、信托融资、债务融资工具和农银租赁等信贷以外的方式,引入资金总量达到2500亿元,创历史新高。

  区域经济要升级为中高端,首先是制造业必须转型迈向中高端。对于浙江的制造业而言,中小企业体量大,一个产业由无数中小企业组成,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农行浙江分行把产业集群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着力点,以核心企业为支点,产业链为辐射半径,针对产业集群内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服务模式。

  以温州乐清电器产业集群为例,电器是乐清的优势产业,中小企业多达7000多家,占企业总量的95%。农行一方面搭建服务大平台,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和重点集镇为切入点,支持整个电器产业集群的平台化建设。另外一方面,将各个支行行长确立为本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投放的责任人,下放小微信贷业务权限至支行,实行“一站式审批”。每年,农行浙江分行向乐清电器产业集群等优势小微企业集群发放贷款约30亿元。以集群为单位发放贷款的创新模式,利用集群内企业相互制衡的特点,控制了违约风险。

  此外,农行浙江分行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比如在台州农行开展“工厂化”运作流程试点,最快当天就能放款。在一些工业园区提供“入园前期贷”“贷前培训”“企业成长贷”等系列服务。

  为了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农行浙江分行在全省设立了12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同时与政府公益性担保基金合作,以10倍的信贷杠杆扩大小微企业支持面。目前,全省农行小微企业客户达到4.4万户,贷款余额1913亿元,户数和余额均居全国农行第一。其中,科技支行为更多轻资产的新型企业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为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科技+”的创新活力。

供给侧改革是银行优化信贷结构的历史机遇

  在很多银行纷纷收缩信贷规模的时候,农行浙江省分行近3年来在退出“两高一剩”和“僵尸”企业贷款630亿元的同时,新增贷款1550亿元,实现了信贷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农行为什么敢于逆势而上、逆风飞扬?冯建龙认为,风险暴露期不等于信贷收缩期,相反,为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提供了历史机遇。浙江是风险较早暴露的区域,也必然会是最早走出的区域,浙江仍然是全国金融业发展的优质区域。

  因此,这几年,农行浙江省分行一直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搞“单边清收”,而是“两条腿”走路;既抓有效投入,也抓包袱消化,拨备前的利润保持在全国农行系统内前列,贷款利息收入贡献度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近3年来共消化了300多亿元的不良贷款。

  浙江省近几年来在发展互联网产业、建设特色小镇和“五水共治”等方面作了许多实践探索,打出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和先手棋,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思路。而经济决定金融,冯建龙认为,从供给侧改革发力的浙江,新一轮产业升级必将给服务于“五新”的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浙江日报 金融 00007 践行“五新”求“蝶变” 2016-12-12 浙江日报2016-12-1200007;浙江日报2016-12-1200018;浙江日报2016-12-1200020;浙江日报2016-12-1200022;浙江日报2016-12-1200025 2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