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浙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本报今起推出一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

  本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周炜) 冬日早晨,余姚市梁弄镇迎来一批浙江大学大一学生。他们由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带领,参观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浙东军政干校旧址等,深入学习浙东革命历史,领悟先辈志士的革命情怀,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包括梁弄镇在内,浙大已建立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开展现场教学,真正将思政理论课讲深、讲透、讲活。这是浙大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富有成效的举措。

  浙大党委书记金德水表示,近年来,浙大以“实施党建伟大工程,实现党的伟大事业”为总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主动掌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努力提高思政工作队伍素质,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

  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政工作主渠道。浙大近年来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政理论课建设,专门划拨经费,用好德育教材,并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形成适合课程特点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改进考试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彦说,学院正在推进案例式、情境式、启发式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如“情境式”教学,就是在过去的思政课教学中划分出环节、条块,用历史、团队、现实、论争等一个个情境,把理论课变得更有趣、更容易亲近。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目前,浙大思政理论课有一门获国家精品课程、3门获省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入围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对于浙大师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并不局限在教室之中。浙大近年来坚持开展“育人强师”“红色寻访”“重走西迁路”主题教育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用“两腿沾泥上党课”的形式在师生中开展生动的党史国情教育。浙大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姚敏侣曾参加赴井冈山的寻访活动,他说:“红色精神不仅停留在书本上。实地寻访使我认识到,传承红色血脉,感悟革命精神,勇担报国使命,这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据了解,仅2016年初的寒假,浙大就有1600余名学子分赴全国寻访红色记忆。

  交人交心,浇树浇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支思政工作骨干队伍。浙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寝室是浙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浙大近年来实施“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要求一位教师对接一个学生寝室,多途径关心学生成长发展。从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千人计划”学者到普通教职工,浙大教师全面参与“新生之友”工作,把教学相长、人生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新生之友”项目获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特等奖。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6-12-10 浙江日报2016-12-1000008 2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