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幸福回嘉 共筑梦想

见证浙商回归的嘉兴力量

  幸福回嘉 共筑梦想

  见证浙商回归的嘉兴力量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嘉兴累计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877个,到位资金1301亿元,连续4年在全省浙商回归综合考核中获同档城市第一。“四连冠”争当标尖的荣光,是一大批又一大批浙商回归桑梓,携产业、资本、人才、科技倾情扎根嘉兴,写就的一页页动人诗篇;荣光的背后,涌动的是一代代奔走在时代前沿的浙商,前赴后继掀起的创业创新的澎湃热潮。

  浙商是浙江的魅力,浙江是浙商的根。对于浙商而言,左手是创业,右手是家乡,只有两掌合力才能实现共赢发展。在全省开展浙商回归工作中,嘉兴以其突出的成绩,立于高地,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战略部署,把浙商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第一主体”,把浙商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第一方阵”,把浙商回“嘉”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第一动力”,与回归的浙商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了“幸福回‘嘉’共筑梦想”的新篇章。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站在历史新起点,“十三五”期间,嘉兴以“发力更准、声势更大、成效更好”为总要求,以“扩量、提质、增效”为主线,全力实施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人才科技回归、商贸市场回归、社会公益回归等“六大行动计划”,科学谋划重大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构建重大平台、创新重大政策,让回归经济纵深发展,从而打造浙商回归与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紧密融合、互为支撑的良好稳定格局,成为 “两美”嘉兴建设的中流砥柱。

魅力 回归嘉兴,资本理性的选择

  为什么嘉兴是浙商回归的优选之地?

  上海嘉兴商会执行会长王晨表示,嘉兴位处大上海经济圈,这几年经济发展主要是全面对接大上海。

  “总部基地之父”许为平认为,从地理位置来说,嘉兴的成本还非常低,至少和上海的成本相差4倍。

  葡萄牙“中国城”集团董事长、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创始人陈坚则指出,嘉兴拥有“上海的区位、浙江的地价”,开车一小时通达四大城市——上海、杭州、宁波、苏州。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嘉兴极为突出的回归吸引力。然而,答案远非如此简单。

  正如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可能大树底下不长草”,正基于此,位处上海、杭州之间的嘉兴把浙商回归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推进,以浙商回归为契机,深耕发力,努力结出自己的果实。

  围绕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嘉兴把制订针对浙商回归的政策作为“一类政策”,突出“一条龙服务”,给予浙商最大幅度、最大空间的支持。通过实施“模拟制、代办制、联审制”三制联动,加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提速达89.2%。秀洲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浙商服务中心(代办中心),为浙商回归企业提供“一窗受理,免费代办”的服务。浙江省首个“零审批”改革项目——海宁敦奴时装文化产业园,签订了7家单位的承诺书只需一个公章,原本6个月的审批时间缩短到2个月。而桐乡的中国濮院毛衫业升级创新服务基地建设项目,审批中心根据业主希望完成的审批时间,倒排办理时间进度,从原来的272天缩短到现在的78天,“超速”194天。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一个高端生物精准医疗项目,更是只用了6小时,就办妥了从考察、落户到注册的全过程,再一次刷新全省的签约落户速度。

  正如成都嘉兴商会会长谢培杰感叹:“嘉兴政府确实高效,一个项目从洽谈到签订,在很多地方一般都要两三个月,而在嘉兴却是半个月不到。”这样的“嘉兴速度”下,无怪乎浙商蜂拥而至,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嘉兴各级党政“一把手”对浙商回归重大项目进行盯引、协调、服务,全程关注。

  许为平说,是嘉兴市不断优化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给了自己落户海宁、扎根海宁的信心与决心。两年多来,海宁专门组织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服务,全市各部门、属地各单位通力合作,针对重要环节,安排职能部门提供精准服务,加快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如今,嘉兴市各地均成立了浙商服务中心,形成市、县联动的浙商服务体系。在不断优化“软性服务”的同时,嘉兴注重提供“硬性支撑”。将5个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浙商回归主战场,并探索以“园中园”形式,建立了嘉善世界浙商园、平湖临沪产业园、海宁江南总部基地等浙商回归园区,打造成为浙商回“嘉”优选地。

  在全省第三方发展环境满意度测评中,嘉兴连续3年全省测评分列设区市首位,嘉兴正成为浙商投资创业的热土,浙商回归成为嘉兴软环境供给的试金石。嘉禾大地,“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主旋律铿锵有力,催生出嘉兴城市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在招商的漫漫征途中,嘉兴拿出了极大的诚意与心意,真情真意热切呼唤浙商的归来。嘉兴市和各县(市、区),各级开发区分别绘制招商地图、产业地图进行招商。带着招商地图,市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前往上海、广东等地,拜访当地浙江商会,考察浙商企业,推介嘉兴投资发展环境,洽谈合作事宜。

  “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项目招引对象筛选,大力推进浙商创业创新信息收集、建库工作,建成浙(禾)商企业联系网和浙商信息库,并围绕实体经济、浙商资本、高端要素等编制了《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重点招商项目册》,致力于建立引智联络平台,从而形成‘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是说。

  此外,为突破土地等要素制约,嘉兴在全省率先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腾退低效用地,淘汰落后产能,为浙商回归项目腾出空间。2012年以来,全市腾退低效用地4.59万亩,2014年~2015年,整治提升低端落后企业5658家。海宁敦奴时装文化产业园、红狮电梯生产基地等一批优质浙商回归项目顺利获得建设用地。

  加大空间供给、政策供给的同时,嘉兴将发展方向锁定在创新领域,着力推进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要素供给,向创新要空间。截至2016年6月,全市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56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5名,省“千人计划”118名,引进浙商功能性机构160家,其中地区总部20家,研发中心60家。浙商以基金、债券、股权等形式回归的资本达159.43亿元。南湖“基金小镇”已累计引进股权投资管理公司299家,实收资本16亿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600家,实缴资金1027亿元。秀洲区通过“平台+项目+科技”吸引浙商科技项目回归,秀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集聚近500家规模以上浙商企业,拥有近200家企业研发中心和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嘉兴的成绩应归功于其位处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四城中间的区位优势,以及当地政策推动产业转型、简政放权等政策环境。”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如是说,“嘉兴绝不辜负浙商的每一次抉择,嘉兴是浙商二次创业的梦想天堂。”

张力 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

  好的浙商回归项目,不仅自身星光熠熠,而且还能照亮前程。它们就像是启明星一般,激发了产业升级的张力,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大势,为当地产业的发展和革新指引了方向,并供给了新能量。

  细数落户嘉兴的浙商回归项目,熠熠生辉,它们就像是黑夜中的一颗颗闪亮的星子,连接起来就是那整片的银河。浙商是嘉兴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之一,回归浙商拥有着化零为整、遍地开花、连片成区的神奇魔力。

  位于桐乡的戴德隆翠(浙江)汽车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执行总经理蔡玉兵是台州人,梦想着打造“中国房车之都、世界房车生产基地”。2014年1月,隆翠的第一辆拖挂式房车正式下线,填补了嘉兴地区没有整车生产的空白,也标志着桐乡汽车产业从发动机、零配件制造延伸至整车装配,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同年9月25日,该公司首批出口澳大利亚的拖挂式房车正式起运,成为浙江第一批出口的整车房车……七大产品、50多种产品线,海外、国内订单全面开花。如今,这个总投资21.6亿元、规划年产7万台休闲房车及城市特种改装车的浙商回归项目,正按着既定的轨道投入、产出、发展。

  “要打造真正的中国房车之都和世界房车生产基地,我们必须构建起更为完善的产业链,加快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为此,他奔走各地,充分利用原先的人脉关系,将山东省东营市的主要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生产管理骨干及专家10余人聘到桐乡公司,并通过在美国芝加哥的朋友,将美国房车生产企业的12位美籍技术人员引荐到桐乡,以加强和促进房车企业建设,进一步完善房车生产相应的人才、技术、信息资源聚合。

  目前,在桐乡,一个戴德隆翠项目的引进,已经成功吸引了总投资24亿元的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双环传动(嘉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等关联企业落户。随着戴德隆翠(浙江)汽车有限公司即将启动桐乡房车营地建设,筹建房车研究院,争取房车协会落户桐乡,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来桐乡投资。

  “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逐渐建构起通过以大引大、以商引商,引进产业链及配套项目,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做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和生产网络。如今,回归经济对嘉兴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这样的美好图景,在嘉禾大地铺展开来,可圈可点。

  以一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为龙头,如今发展起总投资50多亿元、占地4.43平方公里的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登上了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浙江电渣核材、施耐德电气、华业钢结构等项目纷纷落地,形成了国内极富特色的核电关联产业集聚地;年产值超百亿晶科能源项目,一夕间带动了总投资51亿元、核心区占地面积1500亩的“阳光小镇”迅速崛起;赛铬能源、赞昇新材料等项目的引进,完善了循环产业链,对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大青鸟上海自贸区嘉兴服务中心、阿里巴巴“菜鸟城”等百亿级的项目落地,推动了嘉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嘉兴引进浙商回归项目达1661个,信息、旅游、健康、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和特色小镇项目1150个,一、二、三产业结构占比逐步从2012年的5.2%、54.8%、40%,优化为2015年的4.0%、52.6%、43.4%。从质量看,结构持续优化。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和特色小镇项目,注重招大引强选优,着力提升浙商回归项目质量。2012年至2015年,全市引进浙商回归重大项目1444个,重大项目到位资金839.3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5%。其中2015年重大项目到位资金311.4亿元,占比90%,高出年度目标10个百分点,其中“七大产业”和特色小镇项目数和到位资金数占比均达到80%以上。

  浙商回归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增加了新能量,成为嘉兴市扩投资、稳增长的“主力军”,成为促转型、助升级的“新血液”。回归故里的浙商,审时度势,挺进而发,再一次主动融汇到当地城市的发展肌理,日渐壮大。浙商,勇立潮头,他们以常年累积的资金、技术、资源等,激活城市发展要素。抱团发展下,怀揣着“补链、强链”的理念,为当地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新的方向,引领了新常态经济的发展方向。

魄力

翻篇归零,蓝图巨制又五年

  “十二五”期间,嘉兴在做强工业这一底色,打响“嘉兴制造”区域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鼓励浙商企业投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好高项目在嘉兴落地生根、自然生长,浙商资本强势回归,提振了当地的经济信心。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为家乡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其“大好高”项目数、到位资金数占比均达到了90%以上。

  “十二五”期间,嘉兴的浙商回归逐年迈进新阶段,浙商真正成为嘉禾大地的有效投资生力军。2012年至2015年,全市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987.5亿元。其中,2012年到位资金161亿元;2013年到位资金2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43%;2014年到位资金264.5亿元,同比增长26%;2015年到位资金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完成全年任务的108.13%;其中,新增浙商资本回归118.32亿元,浙商总部功能性机构160家。

  嘉兴的主人翁意识,把完善平台体系和引进项目及推进作为推动浙商创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嘉兴踌躇满志,绘制新的发展蓝图,希冀开启新的元年。

  “十三五”时期,嘉兴将通过大力实施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把浙商回归作为嘉兴扩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把浙商回归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深化浙商回归各方面改革,不断建立健全浙商回归体制机制,在回归政策创新、资源要素供给、优化服务保障以及完善组织机制建设等方面积累经验、多出成果、干出实效。

  紧扣嘉兴市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目标,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充分依托现有省级产业集聚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创新基地等浙商回归承接平台,着力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浙商回归工作。在嘉兴现有产业布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县(市、区)浙商回归项目重点,着力落实“4+6”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七大产业培育和特色小镇建设,参与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平台功能,因地制宜推进“六位一体”浙商回归工作。

  ——数量目标。“十三五”时期,浙商回归总量增速年均增长不低于10%,力争实现回归到位资金18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回归1400亿元,资本回归400亿元。

  ——质量目标。进一步提高浙商回归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度、对推动未来发展的支撑度,设定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到80%以上,重大项目中的“七大产业”和特色小镇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到78%以上;浙商总部回归项目新增150个以上。

  ——拓展目标。推动浙商回归领域从现有产业项目、金融资本向人才科技、商贸市场、社会公益等多领域回归拓展,形成产业、资本、总部、人才科技、商贸市场、社会公益事业“六位一体”的大回归格局。浙商回归中的创新资源、创新要素比例大幅度提高,省内外商贸市场互动对接形成常态化机制,社会公益事业回归实现规模化。

  ——环境目标。优化浙商回归的政务服务与商务服务环境,提升要素保障力度,实现浙商对服务环境满意度整体达到90%以上,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亲商、安商、兴商良好环境。

  “十三五”期间,嘉兴翻篇归零,继续挖掘浙商回归的意义与内涵,继续创新浙商回归的发展路径和保障,倍增浙商回归成效与价值,砥砺再前行。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幸福回嘉 共筑梦想 2016-12-02 浙江日报2016-12-0200011;浙江日报2016-12-0200009;浙江日报2016-12-0200016;浙江日报2016-12-0200027;浙江日报2016-12-0200008 2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