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文化

“夜晚火焰,只有梦想看得见”

浙产剧《我是红军》热播,众多专家盛赞红色剧也可如此青春

  “夜晚火焰,只有梦想看得见,握紧双拳大声地呐喊,就像天空那一群永不知疲倦的大雁。”这是热播电视剧《我是红军》主题曲中的歌词——浙产红色大剧《我是红军》在浙江卫视播出后备受观众好评,也引起了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

  11月18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北京召开《我是红军》专家研讨会,邀请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仲呈祥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对该剧的成功创作开展研讨。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展开观点碰撞,对这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剧给予高度评价。

  《我是红军》由浙江和通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东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金华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

  大事件、小人物

  生动诠释理想信念

  在今年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的11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剧中,《我是红军》是一部对红色历史作了重新解读,并且予以精彩呈现的电视剧。武警总部电视艺术中心原主任丁临一称赞说,《我是红军》是一部原创剧,它是主创团队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对红军长征精神努力探索、开掘,从而不断完善的一部优秀剧作。

  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不难发现,《我是红军》在再现真实历史背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剧中写小分队的电台,写曾局长跟着主力红军的电台,这是有非常扎实的历史依据的,这些细节增加了电视剧的历史真实性。

  好剧,都有一个生动的好故事。剧中主人公聂九的命运与小分队的命运相连,而小分队的命运始终和中央红军相连。特别是到最后,为了给主力部队攻打腊子口减轻压力,聂九带着小分队阻击另一支国民党援军。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是真实历史的影子。所以这个故事就显得非常有张力,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脱离红军大部队的活动,而是通过小分队的行动展现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好剧,都有一群鲜活的人物。聂九是一个小人物,一开始他完全是为了报私仇,接触红军后他的命运发生了极大转折,最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电视剧做了充分挖掘。聂九的变化就是长征精神与灵魂融合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展示得自然、真实,很有说服力,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是红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去诠释理想信念,再现探求真理之路、唤醒民众之路,这就是精神上的长征。

  小角度、大背景

  重大历史艺术再现

  对于长征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那么如何开拓题材呢?《我是红军》提供了一个方向——视角下移,以小见大。

  中国作协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感言,《我是红军》选材角度小,但是做到了小和大的统一。它表现的是主力红军衍生出来的小分队,而且主人公是小人物。作为一个山寨的少东家,聂九参加红军,一路走下来特别坎坷。他参加了几次红军的行动后还是想跑,直到最后一集才加入共产党。如此表现这种身份的人是不容易的,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再者,电视剧对小分队的不容易也写得非常充分。为大部队提供情报也好,策应大部队也好,就这么几个人,而且这几个人有的是临时参加,却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通过这两个“特别不容易”,从小视角表现伟大的长征精神,做成一部信仰大剧。

  通过浴血奋战,见到身边这么多的同志牺牲,聂九才真正实现了“我是红军”。这提供了表现长征剧新的角度。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题材容易重复。范咏戈认为,视角下移后,题材可能一下就宽泛了,因为参加长征的人不是我们过去所认知的那样,都是在整齐划一的部队下,一开始就有很高的觉悟、很勇敢,他们中一部分人的转变可能就像聂九一样。所以小角度、大背景,叙事形态饱满,充分考虑到各种真实历史背景下的虚构人物,还有各种动作性元素的植入,使得这部戏既是信仰大戏,又拍得很好看。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军事文艺理论评论家边国立的脑海里,聂九这样的人最后成为一名红军战士,而且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就是代表了一代人的觉醒和信仰吗?这也正是《我是红军》的戏核。红军战士一定秉持这一伟大信仰,才会有红军的精神力量和战斗力量。边国立说:“每一代人都站在历史的连接点上,每一代人都富有传承的使命,我们不能断代,我们的作品就是要融入这种传承的力量。”

  主旋律、观赏性

  红色剧可以很好看

  “《我是红军》开播以后,我专门浏览了一下网民的评价,应该说评价非常高,备受好评,腾讯网的得分在8分以上。”著名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认为,《我是红军》最大的贡献是探索了一条红色题材戏如何适应青年观众的路子,这是这部戏的特点。如何让青年观众愿看、喜欢看、主动看,《我是红军》的探索应该说是成功的。

  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体现在《我是红军》上的主要有3个词:广度,关于红军题材当然主要是正面、宏大的叙事,这个过去都有了;角度,它增加了观赏性,增加了多种多样的元素,包括各种类型片积累的艺术创作方法和经验;难度,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不能错,历史事实必须无误,人物必须有性格,故事情节必须激荡,观赏性必须适合年轻人。《我是红军》把这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非常有难度。

  “我看了《我是红军》后用一句话说感受,就是接近红军才能认识红军。”《当代电视》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感叹,不接触红军,红军是一种传奇也好,是史实也好,在今天这样一个好环境中长大的很多年轻人会没有感性认识。所以说接近红军才能认识红军,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主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电视剧《我是红军》表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对理想信仰执着追求的伟大长征,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剧中自豪地喊出“我是红军”的主人公,从本属于其他类别的人群里走来,真正走进了红军、感知了红军,最后到参加红军,完成了精神乃至人生的蜕变。所以,《我是红军》这部戏的视觉非常独特,它在众多红军、长征题材的作品当中,是具有独立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的。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1 “夜晚火焰,只有梦想看得见” 2016-11-23 2100396 2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