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开办意式农庄、倡导快乐种田—

三个意大利人在云和的“奇遇”

  核心提示:在风光迷人的云和湖畔呼吸新鲜空气,一面吃着农庄自制的意大利腌肉肠萨拉米,一面品尝红酒……这样一个美好的想法,开启了几位意大利农场主的异国创业之旅。

  近日,三名意大利人卢卡、军瑟佩、奈菲亚,以及青田籍旅意华侨徐珍珍,在云和石塘镇规溪村共同投资建造的“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庄,进入试运营阶段。在这里,他们不仅建起了极具意大利特色的餐厅与客房,更把来自意大利都灵等地、遵循自然法则的种植模式引入云和,与这里的好山好水来了一场亲密的接触。

  云和县农业局长王永春说,这一场充满地中海风情的乡村实验,即将开启云和农旅结合的新模式。

  山村,迎来远方客

  近段时间,云和最知名的农庄,当属石塘镇规溪村内的“威尼斯东部花园”了。

  “国庆长假那几天,小村庄可热闹了,来农庄的私家车排到了村口两侧公路3公里外。”临时掌管农庄的规溪村村民徐燕,回想起一个月前农庄在试营业期间的“火爆”场景,仍忍不住感慨:没想到如此偏远的小村,一下子能吸引这么多客人前来观光旅游。

  规溪村位于53省道丽浦线和丽龙高速公路旁。一汪湖水将村庄半包围起来,水面宽广,湖湾优美,江水清澈;一条彩虹桥将小村庄和公路相连,两岸群山叠翠,古树修竹,古埠歇舟。

  清晨,和煦的晨光洒向村落一隅,高低错落的粉墙黛屋里,既有明朗的断壁,又有阴翳的阁楼,整个村庄则被笼罩在一片浓郁的深邃和宁静之中,让人思绪悠远。

  “这里是繁衍生息的最佳栖息地。”徐燕说,这是卢卡在今年7月第一次踏上规溪村时给出的评价,亦是他选择规溪村作为异国创业的主要原因。

  卢卡是意大利都灵人,而军瑟佩和奈菲亚来自威尼斯,在意大利各自拥有一片农场。他们当中,卢卡及其家族是都灵地区最大的多肉种植户,经营着全世界品种最全的多肉植物。因此,卢卡在当地还有一个美称,叫做“多肉王”。31岁的徐珍珍一家,早已在意大利定居多年,她自己还在意大利经营着两家餐厅。

  作为意大利北部的经济重镇和农业大区,都灵近年来极力推广有机农场的经营模式。一些农场生产的果蔬水稻等产品,可以基本实现原生态自然生长,不除草、不施肥、不打农药,而是通过放养害虫天敌等方式实现内部的生态平衡。卢卡、军瑟佩和奈菲亚的农场,完全按照这一模式从事农作物生产以及后期的农产品加工。

  对欧洲人来说,有湖的地方,就是理想的休闲养生之地,“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场的理念,是在规溪村原有的自然美基础上增加西方的典型植物,在这片青山绿水间创造出原生态的意大利农场。

  测风向、查土壤、看环境……四人很快选中了规溪村东部靠近云和湖畔的三亩土地作为实验田,先期投入100万元人民币,建立意式餐厅、开垦田地等也都由他们亲历亲为。

  徐燕说,今年8月的一个酷暑天里,当她第一次走进筹建中的“威尼斯东部花园”时,卢卡顶着烈日挥动锄头的画面让她深受触动:亲手翻耕土壤,很多时候蹲在被翻耕过的土地上,仔细数蚯蚓。他说,土地肥不肥,跟蚯蚓的多少有关系。更多的时间,他要到村里转转,搞清楚牛屎够不够?他还跟养牛的农民交上了朋友,希望今后能供应足够多的牛粪。

  “眼看着父母种了一辈子地,我们和土地之间也有深厚的感情,但从来没有像卢卡这样尊重土地。”今年30多岁的徐燕说,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农业种植,才是最科学的。从小在规溪村长大的她,10年前大学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银行工作。受到这几位意大利农夫的影响,她正在谋划改行,投身到“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庄的运营。

  种地,可以很快乐

  推开由毛竹围成的栅栏,“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庄里,浓浓的意大利风味扑面而来。

  这里有高高的棕榈树,有阳光沙滩,还有一片由卢卡亲自设计的迷你原始森林,其内的道路由碎石子铺就,碧绿的草坪上种植着仙人掌、各种鲜花和不知名的小树。近旁的多肉植物园内,由卢卡培育开发的多肉品种已达30多个,据说,它们都是从意大利带来的母本培育出来的,目前长势良好。

  “多肉植物既可食用,又能美化环境,在中国是个市场空间很大的农旅产品。”徐燕说,两天前,卢卡等人刚好启程回意大利处理农庄事务,徐珍珍则正在着手卖掉经营了20多年的两家餐厅,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三亩田”农场的经营中来。

  “建好‘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场,需要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待农作物也一样。”在她看来,“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场不是简单地复制意大利的模式,也不仅是种植蔬菜和养牛,而是在脚下的这一片自然环境中,实现生态培植和畜牧养殖。最终目标,就是在自己的农场与顾客进行一系列的健康养生互动,为他们提供营养可口的食品。

  行走于迷你原始森林里一条“8”字形的小道时,徐燕神秘地告诉记者,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8字符”,建成后,农场主会带领客人在吃饭前沿着小道走一走,放松紧绷的神经,缓解一天的工作压力。人们只有以好的心态享受安全放心的美食,才能体味到人与自然、与环境、与土地的沟通和融合。

  月光明朗的夜晚,规溪村的一些村民们凑在一起,在湖边的村道上摆上几桌茶几,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话话农桑。意大利农夫的耕作理念,已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今年40多岁的王建友说,他准备辞掉玩具厂的工作,回村在“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庄重新当农民。

  “跟卢卡他们在一起种地很开心,也很轻松。”王建友说,虽然这几位老外都是农场主,但是他们与村民之间就像朋友一样,总是耐心向大家讲解着怎么耕地、怎样施肥等问题。

  “从未想过,田间劳动可以如此快乐,农民需要学会尊重土地和动物,才会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打造最理想的环境。”王建友若有所思地说,卢卡带着他们在田里种上了许多植物,不久就会引来许多与土地为伴的蚯蚓、萤火虫、七星瓢虫等小动物。

  土货,种出新花样

  正谈话间,徐燕的手机突然响了。原来,远在意大利的军瑟佩先生和奈菲亚女士打来电话,询问大棚里那上万盆多肉的长势情况。

  “这些在异乡初成长的小肉肉,长得很让人欢喜,水灵灵、肉嘟嘟的。”徐燕回答道。电话那头,听得出二人兴奋难抑,他们连连用英文称赞“很好”。

  作为意大利资深的生态培植畜牧专家,军瑟佩和奈菲亚在规溪村寻得的这样一块“宝地”,激起了他们的创业热情。“我们会像种西红柿一样,精心种植农场里的每一样农产品。”军瑟佩说。

  200多年以来,西红柿一直是欧洲人、尤其是意大利人最重要的食物。即使偶尔有一餐不吃新鲜的西红柿,他们也会来上一大瓶番茄酱。

  “意大利人对于西红柿的种植要求十分苛刻。现在,意大利已经形成一套遵循自然法则的生态西红柿管理体系。”军瑟佩在电话里说,等到下个月再来规溪村,他会先对农场里的土进行化验。如果土质不符合要求,还需对土壤进行调整,利用牛角、牛粪和大量的益虫对土壤营养化,直到符合天然种植的标准。

  “自然法则不能只争朝夕,而在天长地久。”军瑟佩认为,在细心培养出来的土壤上种植西红柿,从种植到收成期间都不需要浇水,它们会自己找地下水,这样的作物更有生命力,同时能抵御害虫的侵害。摘番茄也有规定的时间,如果在不适当的时间采摘,将导致番茄变味且难以长久储存。

  接下来,他们还有更长远的计划,即采用租赁土地或以当地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扩大农场规模,并按意大利工艺生产番茄酱、萨拉米等农特产品。

  “云和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吸引‘威尼斯东部花园’农场落地,丰富了云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王永春说,“威尼斯东部花园”既是一个农业观光园,也是一个小型的旅游景区,农产品在这里转化成商品,亦为农旅融合提供了示范效应。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0 三个意大利人在云和的“奇遇” 2016-11-08 浙江日报2016-11-0800006;2049476 2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