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强化区域协同创新

——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更是明确要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目标牢牢锁定在第一方阵,把抓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加强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创新非常重要。上海、嘉兴、杭州各地均在近年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规划中表达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强烈诉求,嘉兴作为中间夹心层更是积极推进与沪杭同城战略。因此,建议在浙沪合作中重点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

  ■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意义

  纵观国际创新发展,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这是多城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如从硅谷到旧金山湾的101高速,东京城到筑波科学城的三乡国道和常磐自动车道等。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已进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阶段,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增长极,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从长三角发展需要看,提升在全球城市群中的竞争力,亟需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落地。

  建设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有利于融合与拓展上海、嘉兴和杭州的创新和产业优势,有利于推动城市间共同设计创新议题、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有利于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统筹和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最终为我国推动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模式。因此,在长三角先行先试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将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成为创新型产业集聚引领区和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具有很强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空间布局

  以G60沪嘉杭高速公路为主轴,由“双核一区”构成,一核是上海,另一核是杭州。“一区”即中间约一半的空间地处嘉兴,这是“双核”的重要配套区、链接区和承接区。具体而言,配套区定位主要是为两核提供其产业化的配套服务,而链接区,则是提供两核向外转移和两核互动所需要的人才、资金、土地、信息方面的链接,缩短两核之间直接对接的相关成本。承接区,则是从未来嘉兴定位来说,面对上海、杭州进一步高速发展所带来成本的快速上升,部分中高端创新资源溢出,在配套区、链接区的基础上,嘉兴应当凭借自身的区位、人才和制度环境方面的优势,承接沪杭两核的中高端创新资源,并通过区域内的创新要素集成与整合,使得相关资源在嘉兴区域内生根发芽,并逐步发展壮大进而反哺两核的创新发展。这一走廊将具有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整合与辐射功能。

  上海、杭州和嘉兴是长三角区域重要的骨干节点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三地的区位优势突出、科技实力雄厚、沟通协调通畅、合作基础优良。同时,杭州、嘉兴分别作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居省内前列,这将为把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提供优越的基础条件。再者,沪嘉杭三地经济发展水平都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彼此间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三地间这种梯次创新实力关系决定了区域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间进行,合作潜力巨大。

  ■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功能定位

  省校和院地合作示范带。要充分发挥该区域现有的省校(院地)合作的先行优势,不断巩固省校合作成果,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全面深化省校(院地)合作。进一步突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使能型创新基础设施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该地区建设成为“创新水平领先、高新企业集聚、配套服务完备”的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走廊。

  创新要素集聚共享带。集聚一批高端研发教育资源,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级科研机构、开放式创新平台、战略性科研项目,引进、培育、发展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实现创新创业功能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全球的辐射,提升科技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创新型产业集聚引领带。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成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和成果转化地,聚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规模和能级水平,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产生前瞻性、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提高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综合实力。

  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带。在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创新主体培育和激活、科技试验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金融制度改革、技术辐射转移带动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成果转化和打造区域创新体系的新路。

  ■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主要举措

  以机制创新带动创新资源整合。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跨越上海和浙江,所以需要上海和浙江共同谋划、合力打造。为此,需要建立一个跨区域的、集聚众多创新要素和具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的运营机构,建议充分发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使能型创新基础设施在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在制度创新方面,建议把科技创新券的区域互通互用作为科技领域全方位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在G60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区域内,沪嘉杭三市政府发放的创新券可以通用,便于科技型企业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成果转化基地,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在这一制度创新落地后,进一步在科创人员的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标准等方面探索合作共享机制。

  以科学布局带动科技创新集聚。学习和借鉴美国硅谷和128公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在沿线科学规划、加快提升多个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深化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进而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各类创新要素有效互动、相互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G60科技创新走廊全长200公里左右,嘉兴要充分利用这一区位空间优势,强化与沪杭多种创新平台的多渠道合作。建议嘉兴境内G60沿线的县(市、区)增设若干个与沪杭合作的科技功能平台,平台形式包括科技孵化器和高新技术园区,也可以在原有科技功能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嫁接,注入沪杭合作基因。为了增加G60科技创新走廊的视觉效应,应推广桐乡市的做法,凡新建和扩建的科技孵化器和高新技术园区,尽量建在G60沿线,并设置鲜明的标识。

  以主体培育带动创新能力提升。依托走廊上一些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与上海、杭州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新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研发平台和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和培育成长性好、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批整合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知名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中心,鼓励其升级成为大区域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聚焦重点产业,推动区域内各地区优势产业联动发展,建立跨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飞地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以成果转化打通创新创业链条。充分依托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推进高校优势学科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对接、联动融合,构建集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金融于一体的机制,构筑学科——人才——技术——产业生态链。根据杭州、嘉兴产业需求建设关联性强、辐射范围大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海外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聚焦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推动建立跨区域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建立信息对接沟通机制,做到区域内企业发展需求等信息的互通。

  【作者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强化区域协同创新 2016-10-27 2024984 2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