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中美医疗创新投资峰会在杭举行

互联网医疗,离春天有多远

  本报讯 (记者 俞吉吉 通讯员 阮倩倩) 大数据时代,传统公立医院如何拥抱互联网?智慧医疗理念该如何与资本融合?几天来,来自国内外的医院、医疗企业代表、投资人和院士、专家齐聚在杭举办的2016普华医疗Hi大会暨中美医疗创新投资峰会,“互联网医疗的春天还有多远”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面对“互联网+”来袭,在精准医疗、转化医学、智慧医疗日益崛起的当下,拥有专业人才队伍的公立医院该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伟林教授讲述了该院近年来在“互联网+医疗”中的尝试:成立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成立包括设计与研发、医疗服务与管理、物流配送、法律与公共关系四大技术与服务平台的浙一互联网医疗研究所等。他坚信,公立医院的传统就诊模式也会向着信息化医疗发展,“现在还拿病历本,未来带上卡、身份证,在云平台上所有的就诊信息都出来了。”

  未来智慧医疗会有怎样的演变?在主题圆桌论坛上,7名医疗创新企业的创始人展开了热烈探讨。

  惟视眼科CEO杨琳所在的创始团队都是眼科医生,在她看来,基于影像学的眼科是互联网医疗非常好的载体,且眼病患者(如近视眼患者)较多,市场需求较大,互联网的环境在远程随访、在线诊治、医生间的交流和对接、支付等环节上可以提高效率。但她也强调:“仅有在线诊治就好比在沙地上建一个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才是完美的。”

  韦健所在的"保管家”尝试为三甲医院定制相匹配的健康保险机制。在他看来,互联网医疗和健康保险深度融合有三个阶段,第一层是数据的质量和基础;第二层是基于数据的应用,实现保险和医疗的初步融合;在第三阶段,健康保险可以为精准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相信这个阶段会很快到来。”

  探讨中,也有不少人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或许还有点距离”。在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涂宏钢看来,“整个移动医疗过高估计了业务增长速度。”在心血管医生出身的杏香园创始人沈发荣看来,互联网是工具,“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可能会走下坡路,但“医疗+互联网”在脚踏实地的情况下则会有不错的前景。论坛主持人普华医疗投资合伙人汪军则认为,展望未来,互联网医疗可能演变成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和数字化医疗等形式来惠及大众。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互联网医疗,离春天有多远 2016-10-24 2013990 2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