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经济周刊·人物

三问徐冠巨

如何看待
新旧经济

  浙江经济的未来,离不开浙商的担当。

  当下,经济进入新常态。一方面,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引发投资“井喷”;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却开始“紧缩过冬”。如此冰火两重天,徐冠巨如何看?

  记者:传统制造业的阵痛,该如何破局?

  徐冠巨:浙江人从来不缺创业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但大家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干什么。很多人投资金融,投资轻资产项目,当然资本的投向代表着一种趋势,但我们要认知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要靠制造业。

  我是从制造业过来的,有人说这是制造业思维,但我还是坚定我的观念:制造业是基础,是中国经济的脊梁。企业家一定要做实业,至少是虚实结合,不然企业就像漂浮在空中的云彩,没有了土壤。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干制造业呢?我认为,服务于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没有起来,让制造业效率较低,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重塑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这将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动力,牵引和支撑中国制造迈向强国。

  记者:如何看待互联网创业热潮?

  徐冠巨:年轻人都去互联网创业了,在消费端对“互联网+”的运用游刃有余,但是我希望“互联网+”大军向生产端来看一看,我觉得这必然是一片蓝海,有很大的空间。数据统计,当前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在消费端与生产端应用的比例是12:1,而美国是6:7。

  现在很多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VR、无人机、人工智能等这些高科技,但不要忘了,中国的制造业基础依然薄弱,有些领域连最基本的门槛都没有过,而我们的企业家心里只想着那些高大上的产业,实体经济的基础却没有夯实,导致制造业陷入困境。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对互联网有理解的年轻人引导到生产端,嫁接到我们这种对制造业深耕的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金融服务等时代元素充分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

  记者:民企如何跨过“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徐冠巨:三座山,市场、融资和转型,我们都有经历。对于传化来讲,市场和融资问题一直比较好,我们发展比较稳健,转型升级是最难的,我觉得“转型的火山”的形容特别到位,我们深有体会。

  过去传化30年成功了,因为我们看到了不转型升级是不会成功的,通过努力,实现了物流的发展,而且物流的发展,引起了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思考,带动了对供应链的认识。由此,也带动了大家从卖产品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转变,这个过程是一个质的转变。


浙江日报 经济周刊·人物 00020 如何看待
新旧经济
2016-10-19 1980777 2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