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生态

污水处理厂废水变资源

椒江日供应1.2万吨中水用于冲洗河道、企业生产

  本报讯 (记者 聂伟霞) “现在,乌黑的海门河一天比一天干净,鱼虾又游回来了。”居住在台州大道海门河旁的居民郑建良这几天爱在河边钓鱼休闲。

  “整治过的海门河,每天通过1万吨准Ⅳ类水质的中水清洁河道后,已经从劣Ⅴ类变成了Ⅳ类水。”椒江区“五水共治”办主任周孔兵说,这标志着椒江迈出了“废水变资源”时代的第一步。

  椒江,一座水资源稀缺的城市。据有关部门统计,该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80立方米,约为台州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的五分之二,更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2200立方米的标准。

  2014年开始,椒江投入1600万元,将日处理5万吨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进行提标改造,第一期1.2万吨/日Ⅳ类超滤水已被运用于河道补水、园林绿化、企业用水等领域,中水已成为椒江的第二水源。

  中水又叫“再生水”,主要是指城市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在椒江,中水已成为宝贵的水资源。”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何玉玲说,当前椒江日用水总量约为20万吨,日均产生污水总量为14万至16万吨,在2015年4月完成中水提标改造工程后,目前每天能供应1.2万吨中水。

  其中,大部分中水用到了海门河治理。海门河全程5.23公里,是椒江城区的主要内河。一直以来,由于两岸人口密集,雨污分流不彻底,生活用水通过排污口“哗啦啦”地往河里“吐”脏水。渐渐地,海门河变成了一条黑臭河。

  海门河是椒江区首批重点治理的河,曾经从黄岩长潭水库引进干净的水来“冲洗”河道,“海门河流动性很差,长潭水库又要承担台州南部地区供水,导致补水不足。一度出现黑臭反复。”周孔兵说,真正要让海门河水彻底干净,必须让水活起来。

  去年5月,椒江区启动了“河道再生水补水”工程,从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车间直接铺设了一条18.85公里的中水主管道到海门河,并开设了三个重要进水口,每天有1万吨左右的中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海门河。有了“新水”,海门河从一条死河变成焕发着活力的河,水质从劣Ⅴ类变成了Ⅳ类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已把河道‘搅动’起来。”周孔兵说,等到二期中水提升改造完成后,椒江每天有5万吨Ⅳ类中水可供城市使用,其中部分中水引入城区的九条河等河道,补充河道生态景观用水,有效改善河道水质。

  “将来,中水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用于园林绿化、企业用水等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叶祥志告诉记者,二期中水提升改造投入使用后,每年节水达1800多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库容。

  如今,在椒江北部,一条长4.7公里的中水主管已铺设完成,从污水处理厂经过九条河通到了椒江区医化基地。每年的夏季,新农医化就会为生产用水发愁。今年,中水分管已接到了生产车间,工人一拧水阀,清洁的中水就会“哗啦啦”地流,解决了生产用水的难题,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

  “目前,椒江区医化基地内的部分工业企业已用上了中水。”叶祥志说,由于中水比自来水的价格低,中水已成为医化基地用水大户争相抢订的水源,椒江污水处理厂已与“新农”“海正”等企业签订了意向用水协议,今后,按照每天供应1万吨中水测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支出几百万元。


浙江日报 生态 00011 污水处理厂废水变资源 2016-10-17 1973782 2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