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减灾意识 减少人员伤亡
我省宣传防灾减灾
记者 陆遥 县委报道组 邓懿
本报讯 (记者 陆遥 县委报道组 邓懿) 10月13日是第27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当天,一场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在杭州信义坊广场上演。“如果我们去山里玩碰上极端天气,要怎么防范?”现场一位阿姨问。“首先在出发前就应该做好自救准备,尽量带好雨具、手电等应急物品。”“公羊队”队员赖樟燚说,“平时在外面少玩手机,流量数据尽量关掉。”
杭州市民政局救灾处副处长李利民说:“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醒广大市民在面临灾害风险时正确应对防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我省历来饱受台风、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侵袭。据统计,2015年,全省累计受灾人口达704.6万人次,因灾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28.2亿元。自然灾害是不可抗的力量,防灾的弦,还得绷得再紧些。
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陈川表示,近年来,我省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已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我省共有避灾安置场所1.3万个,基本形成每个乡镇有1至两个避灾安置中心、多灾易灾村(社区)均有避灾安置点的工作布局。2016年,全省计划新增村(社区)级避灾安置场所500个。全省共创建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66个和714个,创建数量居全国前列。
通过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我省已初步建立起快速、统一、权威的全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同时,浙江自然灾害保险试点也有序推进,开发农业保险险种46个,成为全国险种最多的省份之一。
“学会防灾、善于避灾,这是理念。能自救,愿互救,这是技能。”陈川说,对于日常的防灾减灾来说,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5.5%,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288处,涉及913个乡镇(街道),威胁13.9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们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如定期增发减灾专刊、印制减灾知识台历,努力做到减灾知识家喻户晓。”陈川表示,各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大力推广和普及适合当地灾害风险特点的科普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