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云栖大会看“互联网+”——
让公共服务踏上朵朵祥“云”
本报记者 章卉 金梁 李知政
“你知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吗?”10月13日开幕的杭州云栖大会上,当发表主题演讲的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如是发问时,大多数听众都没猜到正确答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王坚告诉大家,眼下杭州正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用“城市数据大脑”治理拥堵这个世界难题。
按照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说法,现在早就是DT(数据处理技术)时代。在DT时代,任何省市的发展都需要另一个“+”号:“互联网+”。伴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力,构建在云上面的各种政务服务在发生“化学变化”,而我们的公共治理也变得更智慧、更便捷。
数据大脑破解拥堵难题
如何破解城市道路拥堵难题?在杭州云栖小镇,王坚带领的团队联合十几家企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用“城市数据大脑”攻克拥堵这个世界难题。
央视记者慕名来拍片,想了解这个数据大脑是如何运作的。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靖人介绍说,整个城市的交通,从道路、桥梁、路段、路网到当前的交通状况以及人群的流动走向,可以通过视频、基站,甚至可以通过各种手机信息获得多种数据源。在此之上,可以利用在视频方面的计算能力,对这些视频进行实时分析,识别其中的对象,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周围建筑或植被等,同时也能分析出每一辆机动车或每个行人当前运动的方向以及速度或轨迹。根据这些路况进行全程路段优化,比如说利用信号灯,这也是我们所提的“互联网+信号灯”,利用交通状况去调节红绿灯的配时,疏导整个城市的交通拥堵。
团队先获取杭州的交通大数据,再通过云计算,用数据大脑建立模型,来帮助城市思考、确定解决拥堵的最佳方案,这就是“数据大脑”项目组在做的事情。“那么多数据只是为了把红绿灯的时间优化好。”在王坚看来,这些数据依托互联网与云计算,完全可以反哺城市的发展。
“杭州做这件事情,不只是为杭州做,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治理做一次探索。”王坚说。
把云计算变成公共服务
普通人以为,这些数据能缓解城市拥堵,就立功了。周靖人介绍说,其实数据通过计算还有更大的作用,还可以帮助规划者对城市规划有一个非常好的提示。比如一个地区要新建一个大型的人群聚集场所,是建电影院还是盖医院,都可以参考上述数据对当前的交通、人群的流向进行分析,对整个设计提供参考。
王坚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即数据本身没有价值,它要通过计算和交换才能产生价值。从产业角度讲,他们要做的是把计算变成新的公共服务,就像电一样。当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计算变成公共服务,三者结合裂变的结果就是新经济的出现。
智慧交通数据也有助于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在13日下午举行的云栖大会“互联网+智慧交通”峰会上,蚂蚁金服公共服务业务部总经理刘晓捷透露,目前基于实名、活体人脸的双重检测技术,支付宝已配合交警部门,把交警的133项线下服务搬到线上,实现了优化再造服务流程,服务直接在网上办理,减少群众跑腿。
政务服务上网方便群众
我省提出“四张清单一张网”,通过打造浙江政务服务网,把政府服务放到网上,让大家便捷使用政府提供的服务,事后还可以评价。
为此,数梦工场安装部署了浙江省政务云,将40个厅局、11个市、90个区县,全面统一到一朵云、一张网上。这家公司为浙江政务服务网开发了应用汇聚平台,集约了4000多个网站,搭建了一站式政务便民应用,并进行示范应用开发,比如杭州地铁APP。
数梦工场CEO兼总裁吴敬传做了份PPT,讲述她一天的生活。通过政务云,日常行程密如针的她,只要点点手机上的APP,就可以及时更换新的驾照。
依托政务服务网平台,浙江商事登记“五证合一”工作全面展开,检验检测机构并联审批取得积极进展,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形成较大应用面。在全国首创的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服务人次超过340万,收缴金额超过7亿元。
在13日下午举行的数据中国分论坛上,宁波市智慧办主任徐红深有感触地说,政务云给群众和企业带来便利,宁波还通过数据驱动、应用拉动、产业融合,推进“互联网+”发展,助力政府治理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服务改善,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云计算和大数据给城市生活带来改观。杭州的公交车上都装有GPS,你在站台等车的时候,站台的电子显示器上会显示类似“K155 1500米”的字样,这是表示K155最近的一班公交车离你还有1500米,这样你等车时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这一切都说明,互联网的发展让以前看上去不可能在线的东西变得可能。对于生活在万物互联网的人们来说,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城市管理都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