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拆用结合 共筑未来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坚持“以改带拆”的初心,紧守“拆用结合”的信念,发扬“建用为民”的精神,我省“三改一拆”之路,将会走得更好、更远。

拆用结合 共筑未来

吕苏娟

  一直以来,“三改一拆”是消除旧住宅、旧厂房、城中村和违法建筑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行至今日,人们对它的关注点却常常停留在一个“拆”字上。这种“一叶障目”的错误认知,导致该工作在层层落地过程中始终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且由此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更是以血的代价,向世人敲响了警钟。未来的发展,我们亟须统一认识,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共破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三改一拆”,“改”字在前。“改”是工作方式,更是工作目标。它背后的交流沟通和理解包容,为我省啃下各类“硬骨头”扫清了障碍。在衢州,农家猪棚改造后,华丽转身为“画廊”,宾客满棚;在乐清,违建厂区改造后,摇身一变为“小微企业创业园”,人才济济;在安吉,破旧村庄改造后,凤凰涅槃为“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以改带拆、以拆促改所换来的“旧貌换新颜”奇迹,几乎每天都在全省上演。“改”,让“拆”变成政府和民众充分沟通后的顺理成章,也让“建好”、“用好”终成民心所向、幸福所在。

  其次,我们要明确,“三改一拆”,“拆”不是目的。省委书记夏宝龙曾明确指出,“拆”是为了更好的“建”,“破”是为了更好的“立”。现实中,“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窘境决定了我省需要向土地要发展空间。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省土地利用已接近饱和状态,要继续发展,唯有走“拆”之路。通过“拆”,企业腾笼换鸟,实现转型升级;城乡绿色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姓梦想成真,实现“钱袋脑袋双丰收”。“建”“立”“用”的成效正在一点点改变之江大地,改变百姓生活,改变发展轨迹,最终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最后,我们要明确,“三改一拆”,“建”要有章法。“建”,要遵法守法,要因势利导,更要顺势而为。在“三改一拆”的征程中,新增违法建筑是一大难点。为此,我省确立“即查即拆”制度,明确违法建筑拆除的执法程序,并启动了“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在全省营造起“违法建筑,人人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我省还积极把脉时代,切准经济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建”经济引擎、民生福祉,引导“拆”后土地焕发新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成为“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摇篮。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坚持“以改带拆”的初心,紧守“拆用结合”的信念,发扬“建用为民”的精神,我省“三改一拆”之路,将会走得更好、更远。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拆用结合 共筑未来 2016-10-12 浙江日报2016-10-1200014;浙江日报2016-10-1200013 2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