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创新驱动战略的三大命题

  创新驱动是我省保持走在前列的关键战略,必须干在实处、落在实处。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推动创新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全局、找准短板、突出重点,各个击破,抓好落实;坚持效果导向,让创新举措真正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提质增效,让科学、技术和人才真正变成第一生产力,让创新者和推动创新者受益。

创新驱动战略的三大命题

潘毅刚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摆在突出的位置予以推进。浙江作为沿海先发省份,更早体会到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06年就明确了创建创新型省份的目标。2013年5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近年来,浙江又将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十大组合拳”中关键制胜的一招。近期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更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吹响了创新发展新号角。面对全省上下前所未有的推动创新发展的热情和干劲,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从被动接受创新,到主动推进创新,这三大命题必须理清说明。

  创新驱动为何要成为发展首位战略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为何如此强调创新驱动?一句话概括,就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不创新,竞争必将落后。不创新,发展必将停滞。从国际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新一轮发展竞争是由科技创新主导的,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的再制造化,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都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从国情看,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看能否从投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通过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力。从省情看,浙江资源小省先天禀赋和近些年面临的“成长的烦恼”早已不允许再走粗放扩张发展的路子,要素倒逼、环境倒逼、成本倒逼都将浙江倒逼上了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华山一条路”。

  那又为何强调首位?这是因为当前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机日益成熟,创新发展的共识前所未有的统一。创新发展既等不得,也慢不得。我们看到,在近些年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以创新引领的地区如杭州滨江等地发展势头不减;要素资源和区位不占优势的山区小县新昌依靠创新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创新让发展更可持续,创新推动持续发展的引领性作用,是其他战略不可比拟的,创新已当仁不让地成为当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如何顺应创新规律

  近些年来,我省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6位,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位,知识产权和专利综合实力均居全国第4位,被列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工程建设试点省、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省。这是我省多年来持之以恒重视创新、推动创新的结果。

  但是,也必须看到,我省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问题依然不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依旧存在,创新优质资源缺乏且配置碎片化,创新平台数量少能级不高,创新投入还有待加强,科技体制机制仍存在许多不合时宜的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全局,不能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中,亟需找准问题根源,顺应创新特殊规律,从根子上补齐短板。

  遵循非对称赶超规律。当前我国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在从“跟跑”变“并跑”甚至“领跑”,但并跑、领跑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在一些领域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没有缩小甚至在持续扩大。我省也有类似情况。因此,我们不能用静态眼光和思维去推动创新,而要善于识变、应变、求变,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变”,在动态变化中持续赶超,努力去抢占科技和相关产业领域发展制高点。

  遵循非均衡布局规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是根本,但一些地方没有顺应创新资源集聚的顾虑,不顾自身能力和条件争先恐后以难以承受的代价吸引人才、设立科技城、办大学的方式集聚创新资源,效果却并不好,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各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从实际和规律出发,量力而行、辩证施策。省级层面则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核心,支持杭州等有条件地区以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重点,提高区域创新极核创新浓度,先集聚再辐射,通过制度创新让各地得到先进地区技术和创新资源外溢,而不是用“天女散花”的方式去配置本就稀缺的资源。

  遵循非控制系统集成规律。所谓非控制,是指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不是靠规划和计划出来的,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非管制的更灵活的市场化方式释放创新企业、人才和资源活力,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所谓系统集成,是要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的系统集成上下功夫,在科技创新体制框架和机制创新改革上有大动作,多改联动、多领域配合、多部门合作,动真格解决切肤之痛的问题障碍,切实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全面创新大潮。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怎么干在实处

  创新驱动是我省保持走在前列的关键战略,必须干在实处、落在实处,有三个导向尤为重要:一要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推动创新发展;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全局、找准短板、突出重点,各个击破,抓好落实;三要坚持效果导向,让创新举措真正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提质增效,要让科学、技术和人才真正变成第一生产力,让创新者和推动创新者受益。近期重点是抓好我省提出的“一转四创”重点举措:

  围绕中心定位,全面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链条的关键一环,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要针对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不想转化、不会转化、不敢转化的突出问题,在成果转化“需求端、供给端、平台端、服务端、环境端”同步发力,完善“沿途下蛋”机制,完善科技大市场和相关服务支撑,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确保转得顺、转得快、转得畅,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提高创新浓度,聚力建设一批创新大平台。以非均衡布局思维,加快构建完善以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以高新园区、科技城和特色小镇等多平台载体为支撑,重点企业研究院、各类众创空间合理布局的创新平台生态系统。高水平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谋划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实质性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使其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推动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园区争创国家高新区,支持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园区,推动科技城明确主攻方向,抓好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科技特色小镇和孵化器、加速器建设。

  超前动态布局,滚动投资一批创新大项目。加快实施已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针对我省七大产业发展和有基础、有需求、能填补国内空白的领域,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等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有效投资,实施产品升级改造和工业强基工程,努力招引和落地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项目。以钱塘江金融港湾等为平台,全面加深资本与智本融合,在重点领域投资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作用突出、带动效应突出的创新产业项目。

  人才驱动引领,着力吸引集聚一批创新大团队。要紧紧抓住创新驱动人才引领这一关键,加快用市场机制将人才、资本、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连接起来,产学研合作、院地合作、协同创新,推进人才服务大统筹,实施领军人才大工程,加快落实“人才新政”,改善人才激励大环境,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

  改革突破支撑,全面营造创新发展大环境,启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选择一些重大平台和若干市县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点,重点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平台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集聚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并适时向全省推广。

  【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创新驱动战略的三大命题 2016-08-23 浙江日报2016-08-2300008;1862884 2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