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留住海归的心靠什么?最新调查报告显示——

既要经济发展好
还要生活配套全

  本报杭州8月4日讯 (记者 章卉)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新生代海归就业呈现多元化态势,海归回国最看重的是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厚的优惠待遇,也日渐成为海归回国就业的优先选择。

  据有关统计,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2015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40.91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2.1%。随着我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留学人员已逐渐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领跑者和生力军。

  “海归”更看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的完善齐全

  今年3月至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调研主要面向回国发展的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受访者学历多为硕士,主修专业以商科为主。

  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选择目前工作城市的理由排在第一的是“经济发展快”,超过半数被调查者选择这一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公共资源集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依次占35.9%、31.0%、30.7%、27.3%。

  比起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优美,被调查者更看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是否完善齐全。此外,选“相关人才政策吸引”有17.6%,说明政府的人才政策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现在一线大城市房价高企,6.8%被调查者选择了“房价等生活成本较低”。

  随着“双创”蓬勃兴起,不少海归回国不久就投入了创业大军。报告显示,海归创业的城市不再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逐步扩大到东部沿海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

  海归回国创业主要是看重国内创业环境好和发展潜力大,这与我国倡导创业创新,实行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密不可分。此外,方便与家人团聚也成为影响海归回国创业的重要因素。而持有专利技术、相关领域国内市场前景好、其他如居住地等因素对该行为的影响不大。

  与此同时,报告也反映出海归的一些“水土不服”,如此次受访者中有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招聘时可以通过培训消除他们的陌生感,给予更多的指导。

  民营企业乐于提供更丰厚的优惠待遇

  记者查阅去年的报告发现,当时海归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但近两年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强。海归就业的单位类型呈现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仅39.5%的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明显区别,这表明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国企、外资/合资企业、民企、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和其他单位如非政府组织对海归的偏好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快捷,17.5%的单位中海归员工的工作岗位更核心等。

  其中50%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外资企业对海归员工的待遇相对分化,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乐于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厚的优惠待遇。尽管报告没有对江浙地区做区域分析,但民营企业对海归人员的争取力度,成效还是颇为明显的。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既要经济发展好
还要生活配套全
2016-08-05 1824752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