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突围?华立集团汪力成说——

变革阻力往往来自传统惯性

  “变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传统企业的惯性。”近日,在华立集团2016年半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喜欢并善于学习的著名浙商、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如是说。

  在这个题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3小时专题演讲中,如何转型升级?汪力成多有“金句”冒出。他表示,突破惯性思维,主动拥抱互联网,走产业互联网融合之路,是大势所在。“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我坚信对‘趋势’的判断没错,关键点在于‘落地’‘团队’‘坚持’。”

  转型过程中稍有不慎,还会回到原点

  “2014年1月起,我们开启了变革的探索,经过两年多的思考、求索,华立于2016年论坛年会上发布了由华立主导打造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战略V1.0。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今天站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离死的距离又远了一步,离重生的希望又近了一步。”回顾这几年的转型升级,汪力成这样总结说。

  然而,汪力成并不轻松,他提醒说,千万不要认为华立已经完成了转型,还没有脱离高危期,还只是在转型的过程中,稍有不慎,还会回到原点。因为作为一家传统企业,华立还存有很大的惯性。在汪力成看来,这些惯性来自员工、管理层,甚至很多产业公司仍旧还处在享受安逸日子的惯性思维中,内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够强烈。虽然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还并不完全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变革。

  “开弓没有回头箭,华立变革绝无退路,如果有回头箭,那只是更快地把自己射死。”汪力成说。

  主动拥抱互联网,走产业互联网融合之路

  汪力成说,做企业首先要“取势”。这里说的“势”,就是一种对世界发展的判断,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只有顺大势,才能做长做远。而当下的大势,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快速冲击甚至是颠覆传统经济的商业、盈利模式,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业对这个世界影响巨大。“我们一定要对这种大势有预判并提前行动,当你真正强烈地切身感觉到世界变化时,已经来不及了。任何企业、任何人都无法抗拒时代的潮流,不要对扭转大势存有任何的幻想。”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势的变化,也为华立带来新的机遇,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案例可以参考,没有人知道怎样走的道路。“我们从迷茫到顿悟的过程,非常痛苦,但痛苦的过程,让我们必须告别过去,主动拥抱互联网,走产业互联网融合之路。产业互联网融合,难点不在产业,也不在互联网,而在于两者之间的融合。”

  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要完美结合

  汪力成说,做企业一定要“明道”,这个“道”指的是方式、路径,最后能够落地。作为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相比于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业公司,华立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大部分创业公司使用的是资本市场的钱,但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是冷漠的,无形中会让创业公司不得不急功近利,最后可能为了短期利益,把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搞砸了。

  基于此,汪力成表示,华立更多是从战略角度思考,所有的创新点、创新项目都是以华立为主体的,华立不会像资本市场那样注重短期利益,所以华立获胜的机率还是比较大的。

  汪力成说,华立作为多元化产业集团,不可能对每个产业都提出具体要求,但必须牢记两个核心——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互联网思维在商业上的应用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找到用户的普遍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接下去的十年,我认为是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十年,它是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手段,直接连接用户并与之互动,大量减少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中间环节。”汪力成说。

  在汪力成看来,“工匠精神”,不是单指优秀的手工业技术,而是一种文化,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如一日的“严谨、耐心、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通俗地讲是精益管理、精益思考、精益制造。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要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实践中选拔出来的

  汪力成认为,做企业更要“优术”,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没有办法落地,而“人”在其中将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他在演讲中表示,“过去,也许我们还抱有改变员工思想的心态,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一个人,但是30多年实践下来,我们已经想通了,试图用‘情怀’去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而且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一个人的基因、性格特征、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基本是定型的,能力可以培养,但思维模式很难改变,改变不如更换人。”他透露,华立将采用发掘价值团队、事业合伙人等多种方式、手段,进行人才的迭代,其中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奋斗者为本”。通过“赛马机制”的建立,不再是简单培养人才,而是在实践中选拔人才。与其花大力气试图去改变一个人,还不如更换一个合适的人。“选对人”是关键,“人”不靠谱,再好的战略、机制毫无意义。

  什么叫奋斗者?谁是奋斗者?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时期,对奋斗者的定义应该是不一样的,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的改革也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华立体系内的每家企业,对“奋斗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定义,但必须结合“赛马机制”的核心思想,即“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选拔出来的”,真正优秀的人才不是被哪个人培养出来的,优秀的人才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忠诚来衡量,而是要用价值来衡量,是“奋斗者”“寄生者”还是“捣蛋者”。

  将资源向核心项目倾斜,集中资源打必胜之战

  汪力成认为,创新发展充满高风险。“必须将资源向核心项目倾斜,集中资源打‘必胜之战’。”同时,驱动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以简单的惯性驱动,而是希望通过创新的内驱力来驱动变革。未来,不再简单地考虑某个产品、产业,而是要以打造商业生态的思维模式、以平台化的战略思想来布局。

  接下去,华立将进一步鼓励内部人创业作为跳出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以“体制外”突破来培育产业生态的一种“方法和路径”。在生态圈的打造中,一方面要有容忍试错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及时“纠错”的机制,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华立需要一批有情怀的创客,因为宏大的事业、创新的发展以及“开疆辟土”需要一批“疯狂”的人,华立需要培育能使“创客”生存下去的环境,正确处理好“常人”眼里的“已知”与“创客”眼里的“未来”。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变革阻力往往来自传统惯性 2016-08-05 1824730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