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G20杭州峰会倒计时30天特刊

西湖区“峰会铁娘子”——

每天巡视数万米

  7月25日,烈日当头。刚刚完成38条路的最后一条——丰潭路提升改造的陈建,又开始“扫街”了。天目山路、曙光路、省府路、黄龙路……冒着约40℃的高温,她时而蹲在路边,测量人行道板的缝隙;时而钻进路中间的隔离带,查看植物生长状况;甚至连路边的果壳箱都不放过,围着它敲敲打打许久。

  戴着黑框眼镜,身形瘦削,话不多。如果第一次见到陈建,很难与她“峰会铁娘子”的外号联系起来。可就是这样一位女子,一肩担起了西湖区38条道路的提升改造重担。

  算起来吓一跳——这38条道路,总长度为18万米,相当于跑4个马拉松。从2015年7月接到任务以来,一年时间,陈建和她的同事们,铺设了超过110万平方米的沥青、4万多平方米的人行道板、3.5万个路牙子和4100多个窖井盖。

  “不光工程量大,要求也非常高。”陈建告诉记者,一般道路人行道板的缝隙标准为小于等于5毫米,西湖区的要求是2毫米以下;沥青路面铺设,西湖区采用了降噪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SMA沥青材料,但这种材料必须在温度达到170℃左右才能铺设,且需一次性铺设完成。否则,整段路面的沥青都得铲平重铺……

  标准提高了,对于质量的监管就得严。陈建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周必须将全部38条道路巡视一遍。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陈建每天需要巡视的距离就达到了2.5万米。一条路,别人走一遍就“过”了,她要走三遍;检查人行道板是否呈直角,一般人量一个角,她却把四个角全量一遍。

  陈建的同事、西湖区峰会办工作人员陈勇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今年3月底,发生在求是路上的一幕——当天陈建在巡查时,发现一段正在铺设的人行道板,缝隙比规定大了约0.5毫米。她马上要求工人停工,重新铺设。可工人觉得,自己已经铺得很标准了,不肯停下来。看到自己怎么劝都没用,陈建的火气“噌”地上来了,她猫下腰,将铺设不合格人行道板整个翻了过来!翻了一块,又翻了第二块……这一幕,把一旁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直到工人答应重新铺设人行道板。

  “要知道,每块人行道板,至少有30公斤重!那天回去的时候,大家都对她竖大拇指,叫她‘铁娘子’。”陈勇说。

  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陈建成了创新者。她和同事一起,引入了“十字架定位工艺”等大量新方法:每块人行道板的缝隙上,插入了2毫米的塑料十字定位架。这种做法,最大程度保证了人行道板的平整和缝隙的均匀;为了保证每个工程的进度,陈建还建立了“每日五点例会制”,每天下午5时召集各条道路工程负责人开会,及时汇总信息,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完成任务。

  (记者 赵路 通讯员 夏琳)


浙江日报 G20杭州峰会倒计时30天特刊 00022 每天巡视数万米 2016-08-05 1802779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