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的“德清样板”

  治政兴业,人才为先,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省委出台人才新政,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德清县坚决贯彻省委要求,从难处破题、在硬处破冰,创新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的“德清样板”。

  树立共享思维,以差异化竞争建设人才集聚之地。人才生态最优的直接表现是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关键是坚持开放共享,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别竞争。

  以更宽的视野招引人才。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实施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好“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在全球坐标系内发现、延揽高端人才。广泛吸引国内外人才的关注目光,加快建立开放度高、吸引力强的高端人才集聚体系,逐步实现国际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国际化。

  以更实的合作集聚人才。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契机,推动科技人才与经济对接、创新人才与产业对接、人才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利用区位、成本、环境等比较优势,逐步推动德清由承接溢出效应向增强集聚效应转变。充分挖掘整合县域人才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加强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形成人才优势互补、人才资源互动、人才使用互利的良性格局。

  以更优的机制激活人才。重点在破除人才流动身份壁垒、激励平均主义、评价“三唯”倾向上做文章,开辟高校院所来德清创新创业“人才驿站”、试行企业高层次人才贡献年金以及股权分红激励等做法,引导人才向产业集聚、往企业流动,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澎湃动力。坚持以人才集聚、作用发挥、平台提升、政策创新、创业服务“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为抓手,一盘棋布局、系统化推进、大力度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活力。

  树立创新思维,以市场化配置打造人才辈出之地。深刻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才与市场对接,以创新思维实现人才、智力与资本、项目等要素的最优配置。

  强化需求导向。紧扣我县发展需要,始终把人才作为市场的核心要素和主导资源,推动创业项目同产业发展相衔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发展相融合,真正形成人才链引领创新创业链、创新创业链支持产业链的良性互动。念好“高精尖缺”四字经,“量体裁衣”建章立制,切实建好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

  强化投入导向。融资问题始终是人才项目“成长的烦恼”。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仅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必须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开发上创新办法,多措并举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在现有每年近70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无偿资助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拨+投”模式,多途径扩容人才发展资金“蓄水池”,积极助力人才项目成长。

  强化绩效导向。投入与产出是衡量人才项目贡献度的关键。着力完善落实人才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进前从严遴选甄别把好“入口关”,引进后加强跟踪管理把好“过程关”,将政策兑现和绩效评价捆绑,荣誉奖励和责任追究同步,切实提高人才引育的成功率,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树立精准思维,以供给侧改革筑就人才向往之地。人才工作必须贯穿改革主线,从“供给侧”入手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力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强化政策供给。以工匠精神推出政策精品,坚持把人才政策创新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找准政策体系的短板,理清条条框框,确保人才工程、人才结构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注意纠正政策执行中的“水土不服”“步履蹒跚”的问题,加强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升,使人才政策能够适应人才工作发展规律、时刻保持引领活力。

  强化平台供给。以湖州莫干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契机,将浙江“千人计划”德清产业园作为发展引擎,试点探索高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一区一园一城”协同发展。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德清模式,积极探索“平台载体+”引才模式,使人才和平台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迅速形成生产力。

  强化服务供给。全力构筑党管人才机制,强化党政齐抓人才合力,建立党管人才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划出部门服务底线。始终把让人才满意作为出发点,全面提升“服务留人”的工作水平,彻底清除阻碍创新的“堵点”、影响创业的“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使德清的人才服务能够让人才发自内心地叫好点赞。

  【作者为中共德清县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的“德清样板” 2016-07-28 1801423 2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