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要建长效机制
——经济半年报大家谈(3)
本报记者 夏丹 通讯员 沈吉祥 斯海燕 蒋建云
“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即使牺牲一二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速也在所不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浙江坚持淘汰落后产能的真实写照。从以国家要求淘汰的行业产能为重点,到服务当前浙江经济结构调整,我省淘汰落后产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今年上半年,浙江淘汰落后产能成绩如何?还有什么问题待解?记者就此采访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诸暨市大唐镇党委书记徐洪,从全省和典型块状经济两个维度来进行解读。
记者:与国家层面的去产能既紧密关联,但又有自身的特点,我省去产能的重点在淘汰落后产能。今年上半年我省淘汰落后产能成效如何?
张金如:上半年以来,我省积极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与浙江“去产能”决策部署相结合,实现了时间过半、工作任务完成过半。目前,全省已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各类工业企业约700家,整治和淘汰100多个“低小散”“脏乱差”块状行业集中区块企业(作坊)约7500家,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0%和75%。一些地方典型涌现出来,如大唐袜业等。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全省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省已新增工业机器人约5000台,新增标准厂房建设面积约360万平方米,较好提升了我省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面上工业2.0个、2.8个和2.0个百分点,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目前,浙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十二五”时期我省主动加压淘汰、超前高标准淘汰,国家要求淘汰的重点行业产能和相关主要设备,我省已经淘汰得差不多了。
记者: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大唐袜业是全省的一个典型。今年上半年,大唐镇淘汰落后产能进展如何?
徐洪:今年上半年,大唐镇重点围绕打造“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这一目标,加快实施产业重塑,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开展生产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通过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今年1月至6月,全镇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2个,完成投资6.75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全镇可投放各类智能袜机3000多台(套),淘汰落后袜机5000台(套)。像浙江海润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6F全自动“织翻缝检”智能一体袜机,一个工人可同时管理30台以上,可减少劳动用工70%以上。
同时,大唐镇积极向外拓展产能合作。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机器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同时,引导袜企把中间的生产环节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截至今年6月底,已转移出去500余家小微企业。这些转移出去的产能,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当地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记者: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优势产能方面,大唐镇有什么独到的做法?
徐洪:大唐镇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多条腿走路,找准特色,精准发力,做到对袜业产业减法与加法并用的精确转型。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塑产业;另一方面,搭建新型载体,力促转型。以大唐袜艺小镇建设为龙头,建设袜业精品集聚园。为鼓励企业集中入园,镇里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同时,对入园企业设定高起点的准入门槛。
尤其在对落后产能淘汰后腾出来的资源再利用上,大唐镇的做法有些特色。如通过邀请中国美院、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设计团队,把淘汰下来的废旧袜机、燃煤锅炉改造成蕴含袜艺元素的工艺品。袜业智库周边和袜艺文化体验馆内,陈列着100多个形式多样的“机器人”,深受游客喜爱。此外,大唐镇计划5年完成投资15.33亿元,通过旧厂房改造、个性化袜业体验商场建设及旧村整治、新建袜业博览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大力发展休闲文化旅游项目。
记者: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一直是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我省淘汰落后产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张金如:当前我省淘汰落后产能,面临更多的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压力和建设浙江生态大省的压力,以及随之带来的各种挑战。为此,省委、省政府要求始终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中的最重一拳,坚定不移地提出“即使牺牲一二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速也在所不惜”,不给落后产能在浙江有生存空间。
记者:落后产能之所以会积累下来,与缺乏科学有效的产业准入标准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不无关系。对此,下一步我省将如何作为,尽快研究建立起淘汰落后产能的有效机制?
张金如: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攻坚之年。下一步,我省将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去产能为新抓手,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我省将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并配套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价格和配置政策,用市场化手段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化解和低效产能退出。具体举措就是对工业企业实行ABCD分类评价。力争2016年实现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