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的杭城快递员文仔——
头顶烈日,半天送出150多份快递
本报记者 黄珍珍 通讯员 刁卓璐
37岁的刘韶文,是广东人,大家都喊他文仔。
来杭州做快递员已经3年多,文仔渐渐适应了杭州冬天的阴冷和夏天的高温,却改不了一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
在下城区中河北路申通快递中南部营业点,文仔一定是最拼的快递员之一。7月17日,杭城的天依旧很闷热。“早上8时,文仔来营业点拿快递出门后,就没回来过。”营业部的何经理说。近期,G20杭州峰会前,收发快递程序比以前更复杂,需要检查身份证,拍照上传,检查包裹等等。
直到下午2时,文仔终于骑着电动三轮车气喘吁吁地回到营业点。“下午的快递到了?”一进门,他就蹲在地上,开始分拣快递。不到5分钟,快递整理装车后,文仔又出发了。
记者与文仔一同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才知道他一上午已经成功送出了150多份快递。午间休息的时间,也是在路上度过的。午饭,是路边商店买的一罐八宝粥。“每天上午投递率90%以上每件5毛钱,90%以下每件才3毛钱。想多送点,自然就没时间吃饭啦。”文仔说。
“这里一片都是我送的区域,还有凤起路501号-589号、庆春路268号-298号……”文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如数家珍,他把每天要送的快递地址写在一张纸上,用夹子夹起来,挂在车头。到达目的地之后,文仔下车抱起三四份快递,拿起随身必备的一瓶水,快步走进一座商务楼。
记者跟在文仔身后,走进一家家商户。一阵阵空调冷风刚吹得惬意,几分钟之后,又置身于蝉鸣不断的闷热大街上。“对于广东人来说,杭州的冬天更难熬。虽然第一次见到下雪很兴奋。但是下雪天送快递也太冷了,脚都冻得发抖。”而现在,文仔早已习惯。
文仔家在广东肇庆,父母是做生意的,小时候家庭条件不错。“上世纪90年代,我家就有彩色电视机,穿的牛仔裤100多元一条。后来,家里生意失败了。”文仔初中毕业后没再读书,做过很多份工,酒吧调酒师、工厂工人、帮父母做卤味生意等。
文仔说,做快递比较自由,每天都在外面跑,自己安排好时间,任务完成就行。“我现在一个月大概能送5000多件,算我们营业点业务最好的,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元。”文仔说,他想多攒点钱,有能力了回老家开个服装店或者做点小生意。
一年365天,除去过年7天假期回一趟家,文仔每天都在路上。思念故乡的心,一天比一天迫切。“我的家乡广东,我好想你。”文仔不止一次在微信朋友圈里诉说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有时候太想念了就想抛下一切回去,但是这一片都是我负责的,我走了客户怎么办?客户跟我熟了,会比较放心。”文仔对待客户总是耐心负责,也有一些客户渐渐成为朋友。
当天下午,文仔拿起快递走进武林路上一家女装店,刚进门,门背后躲着的店员跳出来吓得他大叫了一声。”都是老熟人了,跟朋友一样开开玩笑。”文仔笑着说。但是他也常常遇到一些不太好打交道的人。
“有些住在小区里,跟他约好时间送家具之类的大件上门,几十斤货物扛上6楼,来回几趟,都不在家,最后说没送到就去投诉。”文仔说,遇到这种事,只能自认倒霉被扣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