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生态

统筹整治养殖业

江山出境水质
全部达到Ⅲ类

  本报讯 (记者 许雅文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余静轲) 初夏,你若来到江山市峡口镇枫石村,能看到清澈溪水绕村庄的美景。这对枫石村来说来之不易——从一个养殖村到风景村的转变,是江山统筹整治养殖业的缩影。

  江山地处钱江源头,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县,生猪养殖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不仅严重影响当地自然生态,也影响钱江上游的水质。据检测,江山水体污染因子中,70%来自生猪养殖排泄物。

  从2012年8月起,江山实施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三年行动,将治污重拳直指生猪养殖。经过3年整治,位于钱江上游的碗窑水库、峡口水库、白水坑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实现无生猪养殖场,禁养区近90%的养殖场完成关停退养。去年,江山出境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0%以上,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县并夺得“大禹鼎”。

  告别养殖业,迎来好生态。破除了村庄原有的发展路径,更要念好转型发展的致富经。

  穿枫石村而过的三卿口溪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岸上风景也随之转变。溪水两侧土地经流转后,种上了800多亩紫薇花,还有60多亩土地摇身一变成为供游客休息、游玩的峡里风大草原,骑行绿道、农家乐、足球场等配套设施随之建设起来,围绕在大草原周边。

  除了关停、拆除养殖场,当地还对保留下来的养殖场进行工程化治理和生态化治理,这样的养殖场在江山共197家,确保年饲养量控制在95万头以内。

  由于部分中小型养殖户不具备自主处理排泄物的能力,江山与当地浙江天蓬集团协商,将生猪养殖排泄物统一运送到该集团的有机肥厂进行集中处理。“生猪排泄物加入木屑、秸秆、菌棒等农业废弃物后,入槽发酵10多天,再烘干、粉碎就能成为优质的有机肥。”天篷集团董事长王国水介绍,目前已有100多户生猪养殖户与该集团签订协议,年产出有机肥3.5万吨。

  “要治理,更要防范。”江山市农业局局长姜勇说,为确保出境水质达标,长期治理措施不可少,下一步更要打好生猪复养反弹整治战。


浙江日报 生态 00016 江山出境水质
全部达到Ⅲ类
2016-07-15 1720726 2 2016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