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绿牡丹猜想
——仙霞岭古茶园野考记
江勇
两个月前,我决心做一件事情:去寻找和考证江山绿牡丹的古茶园遗址。身为农业干部,我心里清楚,想要包装和推介好一款茶叶,带动百姓致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好茶叶背后的故事。
【一】
江山绿牡丹,曾名仙霞化龙茶。1982年,前辈们曾带着它,去北京参加全国名茶评比,最后喜得第二名。当时有位专家建议,其色泽翠绿形似牡丹,可叫江山绿牡丹。
相传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察访江南时,路经仙霞岭品尝仙霞茶,大加赞赏,命名为绿茗,并指定为御茶。所以,江山绿牡丹的原名叫“绿茗”,又称仙霞御茶。
不过,这种说法显然有两大疑点:一是朱厚照真的到过仙霞岭吗?二是如果仙霞岭上确有御茶园,现今还有遗迹吗?
查史书可知,朱厚照是一个极善吃喝玩乐的皇帝,经常一个人偷偷出宫寻找乐趣。但皇宫在北京城,到仙霞岭有1000多公里,偷偷出宫跑这么远,显然不可能的。
史书也记载他从北京出发南巡的唯一一次经历。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江西作乱。朱厚照亲自讨伐,但大军从北京出来仅4天,赣南巡抚王守仁就传来捷报,已将宁王朱宸濠活捉。
消息报来,朱厚照却并不高兴,隐匿捷报继续南行……十二月一日到达扬州玩了一阵,即班师回京,过了两年就驾崩了。
也就是说,他南巡走到最南面的地方是扬州。扬州离仙霞关还有约500公里,他也不可能到达仙霞关。
考证至此,我似乎割断了江山绿牡丹与御茶之间的联系,岂不自讨没趣?但一次偶然的实地考察,让我捕捉到了江山绿牡丹更为传奇的前世今生。
【二】
江山坊间一直流传:仙霞岭的某处曾有座古茶园,但究竟在哪里没有清晰说法。一次去保安乡,我决定去仙霞岭看看。
在距仙霞关第一关内约300米的“之”字形转弯处,我看到有个平台。平台外沿有两米多高的砌石,据说此平台是仙霞古道上的天乙寺遗迹。古道边的砌石缝中,一株茶树孤然挺立;在天乙寺遗迹平台的石坎石缝中,也长着两株茶树。经考证,这几株茶树的品种是鸠坑群体种,属本地品种。
在人工的砌石缝里,怎么会长出茶叶?肯定不会有人栽种,有个推理:当年修这条路时,路边或许有个茶园。
于是,我沿着古茶园的线索继续野考。史书记载,仙霞古道最早建于唐乾符五年,在此之前路都没有,建天乙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寺庙应建于唐朝以后。
从天乙寺的取名来说,“天乙”是商汤的名字,商汤是一个很有正能量的古代帝王。另外,根据“天乙贵人”的说法,寺庙取名“天乙”,包含着帮助众人尤其是路人的意思。若是,寺庙始建之时,应是仙霞古道成为交通要道之后。
另一个史实是,在仙霞岭南面的廿八都古镇,在宋熙宁四年(即公元1071年)设为官方驿站。这说明在公元1071年左右,这条古道已成为交通要道。
至此可以猜测,天乙寺建造的时间,应与仙霞古道建成石砌路面的时间大致相同,理由和证据就是石缝中长出来的那几株古茶树。
【三】
这个过程中,几个历史人物跃入眼帘。
苏东坡在任杭州通判时,品尝到江山人毛滂送来的仙霞山茶后赞不绝口,在《答毛滂书》中说,“寄示奇茗,极精而丰,南来未始得也。亦时复有山僧逸民,可与同赏,此外但缄而藏之耳”。而当他第二次在杭州当知州时,亦曾赋《谢赠仙霞山茶》一诗致其诗友毛正中(江山人)。
在此可看到三点:一是苏东坡《答毛滂书》是他在任杭州通判时(约1069年);二是1071年廿八都设驿站;三是苏东坡写《谢赠仙霞山茶》时间约1086年以后。比对这三个时间点可印证,在1069年至1086年间,仙霞古道上存有古茶园,而且茶叶品质很好。
南宋时期,有个叫史浩的人物,曾担任过“浙东保宁军节度使”。此人39岁考中进士(即1145年),在南宋乾道八年(即公元1172年,廿八都设驿站后101年),在福州担任保宁军节度使时,“募夫以石辅之”,即把仙霞古道用石块“硬化”了。这项工程,不亚于今天建造一条高速公路。
可以设想,史浩老先生在修仙霞古道(时年已66岁)时,来到天乙寺稍作休息。寺庙中的和尚以杯茶招待贵客。此时,他与仙霞化龙茶相遇,并有可能随着他进入皇宫成为贡品。
有几点理由:史浩先生修路回来后,被提拔至右丞相,有机会与皇上近距离接触;此外,他是当时的宋孝宗赵昚的老师,而作为尊崇佛教的皇帝,赵昚可能喜欢喝茶,因为茶禅本为一体。
由此可以想象:春茶上市了,天乙寺的住持又送来两斤仙霞化龙茶给史浩大人,正好皇上传唤,史浩顺便拿了一斤新茶带过去。因此,仙霞茶或许在南宋时期就进过皇宫。
【四】
最初被我割断的关联,或许还可重拾起来。
明朝衢州现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出了个王钟英皇后。成化元年,16岁的王钟英正式执掌后宫,母仪天下,至二十三年明宪宗故去,十八岁的皇太子朱佑樘即位,史称明孝宗,明孝宗尊王钟英皇后为“王皇太后”,至弘治十八年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年号为“正德”,俗称正德皇帝。
在辈份上,王钟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奶奶辈;时间上,王钟英的生卒年限为1449年~1518年,朱厚照的生卒年限为1491年~1521年,他们的人生重叠期有27年。
是否可以推理,王钟英喜欢喝来自家乡的茶,而家乡好茶产在仙霞岭。由此,朱厚照喝到仙霞岭古茶园的好茶,并下令作为御茶,年年进贡,也是有可能的。否则,江山民间又怎会留下朱厚照与仙霞茶的传说呢?
野考并不科学。但不管怎么说,仙霞古道边石缝里长出的几株茶树,也许在默默诉说着一个关于茶叶的古老故事。
(作者系江山市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