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文游台遐想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建。据《高邮州志》记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曰文游台。”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声名鹊起,吸引了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来此一瞻风采,访古拜贤,并留下许多千古不朽的诗文。宋代诗人曾几在《文游台》诗中写道:“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怀酌,彩笔银钩人唱酬。”

  景区大门的匾额上,“淮堧名胜”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堧,意思是城郭或河边的空地。景区大门开阔雄伟,黑瓦白墙,飞檐翘栋,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古朴典雅。走进大门,迎面一尊北宋的文学家秦观的雕像矗立在眼前,峨冠博带,神态飘逸,左手握书,双眼平视前方,似乎在与人交谈。我知道,秦观是高邮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来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在这个文游台里,就留下了秦观与苏东坡相亲、相知的千古佳话。

  往前走,拾级而上,就来到盍簪堂。盍簪堂前的匾额题有“文游古迹”四个字,苍劲有力,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所写。盍,是指合家团圆的“合”,簪即头簪。合簪,就是朋友聚会而快来的意思。所以,当代著名作家、也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又把盍簪堂称为“快来堂”。我看到,堂内东、西、北三面嵌有石刻《秦邮碑帖》和《东坡小像》《祝东坡生日图》《修禊图》画像等。《秦邮碑帖》乃清代嘉庆年间高邮知州师兆龙集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秦少游、赵子昂、董其昌等名家书法,由著名金石家钱泳勒刻而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徜徉在众多名家的书法长廊中间,我的眼前幻化出苏东坡与秦观、王巩、孙觉在此相聚论文的场景。公元1084年秋,一个天气晴朗、菊花盛开的早晨。这一天,对我等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寻常日子,而对古城高邮来说,却不平常。因为,就是在这个北宋元丰7年的秋日,著名文学家苏轼开始了他平生的第三次高邮行。那一天,四贤聚会,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流芳的文游台。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有文人相轻一说。然而,文游台却让我们见证了一代文豪相敬相亲的佳话。苏东坡生于公元1037年,屈指算来,那一年他已47岁了。从20岁入仕,苏轼在宦海中沉沉浮浮,尝尽了个中滋味。而秦观与苏轼刚好相差12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东坡40岁,从密州太守移任徐州太守,28岁的秦观前往拜谒,师徒二人欢聚了一段时间。之后,秦观仿照李白的名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写诗向苏东坡致意:“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而苏东坡也将秦观视为“异代之宝”,盛赞这位门徒有“屈宋之才”。并在自己人生不得意,谪居黄州时,还关心秦观的成长,专门写信给秦观,劝他多著书,此前所论“练兵”、“治盗”的篇目很好,具备实用价值。苏轼还劝导秦观在著书的同时积极应举,争取早日考中进士。苏东坡对秦观的作品期望值很高,他特别欣赏秦观的代表作《满庭芳·山抹微云》,曾当众称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在《苏轼全集》中,就收录了苏东坡写给王安石的两封书信,其中一封书信的篇幅较长,主题却只有一个:向王安石极力推荐秦观,表彰秦观的几大优点:“行义修饬,才敏过人,有志于忠义”,“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习医药,明练法律”。苏东坡深知王安石的影响力巨大,只要他肯在公开场合夸赞秦观几句,世人就会重视秦观的才华。

  令人遗憾的是,这次被后人称为文游的聚会,却没有文游的诗文实录。其实,那一年苏轼的仕途又出现挫折,他向皇帝上奏了归休奏章,准备辞官隐归故里。在文游台,孙觉、王巩劝导苏轼不要空等自己归休的奏章的恩准,还是遵照诏令继续西行,并由年轻的秦观陪送至淮水边。苏轼与秦观分手时,在《虞美人》一词中感叹:“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了苏轼落寞的心境。

  四贤聚会中,孙觉最年长。当苏轼还是孩提时,孙觉已是进士。日后,孙觉成为苏轼年长的政治同道、诗文密友、患难至交。而大文豪苏轼,对高邮的孙觉、孙览、秦观、乔执中、王巩、朱寿昌、孙升、邵迎等一大批名人也一往深情,关怀呵护,激励提携,为高邮众多名士享誉当朝的现象至诚奉献。

  作为一代名臣好官,苏东坡对高邮古邑情有独钟。他坐船经过高邮当在十次以上,最早一次路过高邮是熙宁4年(1071年)的深秋,苏轼奉诏到杭州任通判,途经高邮直下扬州。最后一次路过高邮未上岸是元祐6年(1091年),苏轼任杭州太守离任回京,途经高邮等淮南诸郡。他望着微风吹动碧粼,颇有浪迹感慨:“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第三次的高邮行,就是苏轼与孙觉、秦观、王巩的四贤聚会,时间是宋元丰7年(1084年)十一月间。这一年秋天,苏轼写诗给秦观,鼓励他,“何似秦邮妙天下,明年献颂请东巡”。而秦观也不负苏轼厚望,次年终登“焦蹈榜”成为进士。苏轼在高邮逗留时,为高邮名画家陈直躬题画雁二首,既夸赞高超的画技,又表达诗人心声,“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鸡鹅”是“众禽事纷争”的“党争”所致,而独保闲洁的野雁,“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甚至期待有朝一日,率先鸣叫鼓翅,吹乱芦花雪呢!其实,这不过是苏轼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被朝廷一贬再贬,最后竟到了海角天涯海南。当然,这是后话。

  历史上,文游台多次兴废。上世纪1980年代以来,高邮市逐年抢救修复了文游台、盍簪堂、四贤祠、秦观读书台等古建筑,并兴建重光亭、映翠园、门厅、牌坊、展厅、碑廊等仿古建筑,使之逐步形成文游台风景区。现在,这里成了人们缅怀大诗人苏轼、秦观及孙觉、王巩,谈诗论文,陶冶情操的地方,古城高邮的一张金名片。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文游台遐想 2016-07-08 1707865 2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