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传统方式
松阳小港流域
告别菌棒黑水
通讯员 叶承慧 刘伟飞 记者 聂伟霞
本报松阳7月6日电 (通讯员 叶承慧 刘伟飞 记者 聂伟霞) 7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松阳县枫坪乡枫坪村的关山源家庭农场,只听得场内机器声轰鸣。新建的菌棒自动化生产线上,加工出的花菇菌棒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农户家中。而近在咫尺的枫坪溪却没有像往年一样,被生产香菇棒产生的黑水污染。
“以前做菌棒用的木屑,需要先用水浸泡几天,这个环节会产生大量的黑水,排到河道造成污染,两个月都无法消失。”关山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叶伟波介绍,今年企业跟政府合作引进的菌棒自动化生产线,采用的是干木屑自动注水搅拌技术,省去了浸泡这一环节,实现黑水零排放。
松阳玉岩、大东坝、枫坪等乡镇是菌棒生产的主产地,多年来,菌棒产生的黑水严重污染了小港流域内的河道。“五水共治”全面铺开后,松阳县也曾采取挖隔离池、引黑水入田等手段,对香菇生产废水进行疏堵,但零散的加工方式,还是让污染源防不胜防。为了根治小港流域香菇生产黑水污染,2014年,政府给农户补助资金,用于购买菌棒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人工生产,倒逼菌棒产业的转型升级。
菌棒自动化生产线让农户享受到“机器换人”带来的好处,菌棒加工黑水也得到了有效遏制。玉岩镇嘉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菌棒自动化生产线的试点企业,企业负责人叶成旺开心地说:“以往农户生产1万袋香菇菌棒,一天至少要雇佣30多人,现在1个人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产量。”2015年,该公司生产菌棒就突破了200万袋,不仅节省大量人工成本,菌棒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截至目前,12组菌棒自动化生产线先后落户小港流域内的食用菌生产集中村或生产大户的加工点。据小港流域相关乡镇统计,仅今年5月,就有超过300万袋菌棒由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而成,全年预计菌棒生产量达700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