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获一等奖的党课什么样?
最美青春献给
最好时代
今天,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聊聊我所理解的担当。
一、家国情怀
我在安徽的一个村子里长大,小时候挨饿的经历,让我对种田、吃饭有着深刻的记忆。我本科专业是农学类,那时候,读到袁隆平院士用科技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便热血沸腾,在此激励下我考进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
读研期间的一次基层挂职经历让我看到,解决“三农”问题,仅靠科技还不够。毕业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选择到庆元做一名大学生村官。
家国情怀,于我而言,就是带点乡愁的“三农”情怀,就是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融入国家的需求和时代的洪流。
二、工匠精神
刚到庆元时我不懂方言,第一次在村里开会,笔记本上只记了个“周二,小雨”。我决定用学习英语的方法学说方言,后来发现庆元话比英语还难学。我学会的第一句庆元话居然是:麻烦你讲普通话(方言)!
手头有本《庆元方言研究》,也翻开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曾是名工人,仅小学毕业的他没有任何语言学基础。退休后,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开启了他坚持研究方言的征程,这一坚持便是十多年。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庆元方言的代表性传人吴式求。
从自己学方言到吴老研究方言,我想到当前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同样需要工匠精神。用专注、纯粹的心态服务群众,用系统性、研究性思维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会发现工作不仅是眼前苟且的加班,还有成长、诗和远方。
三、坚守信仰
有人说:吃苦要带头,好事排不上,还要交党费,还是不要入党的好。也有人说,要入党,以后考公务员有发展。
本科刚入学时,谈及要不要入党,父亲说:“从小,一到开学,我和你妈就发愁从哪里借学费,今年你考上大学办了助学贷款,家里没出一分钱,谁供你读的书?”是啊,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催缴学费点到我名字的时候,我恨不得把头塞到抽屉里去。父亲领着我去借钱,每次看到亲戚朋友为难的表情我就想:算了,不读了!是政策让我安心读书,是感恩让我找到信仰,我决定申请入党。
今年,“十三五”开局,信仰需要“变现”为福祉,而变现需要坚守。作为青年,何为坚守、如何坚守?
坚守是擅长潜规则的人说你不会做人时,你能否坚信规则必胜;是善于变通的人说你傻、不够聪明时,你能否依旧保持青春的棱角、一笑而过。是服从但不逢迎,是真诚而非貌似真诚的表演,是立志做大事而非当大官,是在待遇面前把利益看淡、把人生看远。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唯有选择担当方能不辜负这段最美的青春。
(作者为丽水市庆元县濛洲街道赵赟,省第七届微型党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