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政治

23岁的她,发动了万余盐民闹革命

“定海女将”金维映的峥嵘岁月

  5个小时车船颠簸,行至小岛岱山,淅淅沥沥的黄梅雨暂告停歇。远处,云浪拂过群岛,千舸归港,一派祥和。

  八九十年前,这片宁静的海域却暗流涌动,激荡着红色浪潮。声援五卅、参与创建舟山群岛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定海独立支部、发动万名盐民运动……拨开岁月的迷雾,一个娇小瘦弱的身影,始终挺立潮头。她便是被誉为“定海女将”的金维映。

  家国天下,岂是男子的“专属”。在那个纷乱的时代,巾帼不让须眉。斯人已逝,我们叩开一扇红门,寻觅英雄的足迹,探寻一段红色传奇。

  捣海翻江出女将

  追风逐月击长空

  从高亭镇清泰路拐入后街弄14号,灰瓦白墙朱窗风格的金维映故居敞开大门,向慕名而来者缓缓讲述这位“定海女将”的非凡人生。

  步入中堂,一面雪白的墙面上拓印着金维映之子为缅怀母亲而誊写的国际歌,东侧陈列堂内50余块展板再现了其在上海、苏区、延安各个时期的革命足迹。

  金维映故居管理处负责人陶沙告诉我们,金维映在这里仅仅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

  这段记忆是苦涩的,金维映6岁时,舟山群岛遭受严重灾荒,父亲经营的米店被迫关闭,金维映被送回白家浦老家,跟随亲人靠做手工维持生活,从小饱受人世间的冷暖,在她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不过,也正是这段经历,让金维映的人生轨迹与红色革命产生了交集。”陶沙说。

  金维映就读的定海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创办人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沈毅。“五四”运动及“五卅”惨案发生时,她率领全校师生声援,游行演说,成为影响金维映人生起点的人物。金维映“女小”毕业后,有幸结识了瞿秋白、郭沫若、项英等共产党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1926年10月,金维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拥有6名成员的中共定海独立支部成立,这是定海最早建立的中共党组织。

  担任独立支部领导人期间,金维映深入到渔民、盐民最集中的岱山岛,组织渔民盐民开展反霸除恶运动。故居一块展板上数幅泛黄的旧照片还原了这一盛大的群众运动。

  岱山自古产盐,一部岱山制盐史,就是岱山盐民的血泪史。当地老盐民至今都记得这么一句歌谣:“盐民生活如苦役,夜如年,最堪怜。口中干涩当如盐,泪滴咸,脸如腌!”官家和盐霸垄断盐市,苛捐杂税甚重,白花花的盐变成白花花的银元流进盐霸的口袋,而盐民却在苦难和饥饿中挣扎。

  熟悉这里山水乡亲的金维映,把平日备受煎熬的盐民发动起来,围攻盐公署,揭开了大革命时期浙江盐民反盐霸运动的序幕。在金维映等人的组织下,岱山成立了盐民自治组织“盐民协会”。

  当时宁波《时事公报》的一篇报道记录了当时盛况:“岱山盐民协会是在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二日,位司基东岳宫成立。到会万余人,会后盐民在岱山各地罢市游行”。

  金维映在盐民协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带领万余盐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盐民们喊声震晴空,语壮惊波涛。

  “一位23岁的女子,竟能率先发出如此革命强音!”无数参观者站在中堂那尊汉白玉半身像前感慨万千。那时,站在东岳宫台上的金维映是多么年轻飒爽,短发齐耳,布襟直裤,英气勃发。

  红都飒爽英姿现

  山水跋涉气势雄

  1927年,国民党发动“4·12”反革命政变,金维映不幸被捕,后经组织和家人积极营救,她辗转来到上海继续参与革命斗争。1931年7月,党组织安排金维映和余则鸿、霍步青等人一同从海路转移到红都瑞金。

  从此,故居渐行渐远,长留梦中,化为一丝淡淡的乡愁。

  由于擅做群众工作,能够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疾苦,金维映在当地群众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她先后担任中共于都县和胜利县县委书记。1933年秋冬,她被调到中央组织部担任组织科长,在工作中,与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李维汉渐渐孕育出革命的爱情,并结为夫妻。

  然而,他们没有享受过哪怕一天的“蜜月”。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第五次围剿对中央苏区的步步紧逼,红军前线兵员吃紧。动员青壮年上前线的扩红工作成为中央苏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金维映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扩红突击队总队长。

  千斤重担负于肩,金维映丝毫没有退缩,她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发动群众,挨家挨户地动员群众支援红军,她就像故乡岱山海上的灯塔,指引万舸归途。

  在故居的一块展板上,展示了21位开国将军的肖像,方槐、丁荣昌、徐光华……一个个名字都足以彪炳史册,“他们都是在金维映扩红动员中参军的,史料有限,实际人数远不止于此。”陶沙说。

  故居陈列的数张苏区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复制品上,以显著的版面报道金维映所领导的扩红运动。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金维映随部队从瑞金出发,到于都集结,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漫漫征途中,金维映不忘播撒革命的火种,在贵州遵义,8天时间,她和战友就动员了500多人参加红军。贵州赤水河边的千年古镇土城,今天还保留着当年“红军住处”的老房子。

  在红一方面军中,仅有30余位红军女战士走完长征,金维映便是其中之一。

  亲自采访过金维映等女红军战士的著名作家斯诺不无感叹地说:同中国红军的长征相比,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就像一次假日远足。

  党中央转移到延安,在黄土地上扎下根来。金维映也结束了自己的漂泊生活。但长征以来的透支,很快拖垮了她的身体,党组织决定将她送往莫斯科养病学习,谁也没想到,这次离别却是永别。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金维映不幸牺牲于战乱之中,遗体未能被寻回。

  如今,每逢金维映诞辰日和清明,故居便成后人凭吊追思之地。“沧海狂涛,天赋金舟”,金维映的儿子李铁映留下的这幅笔墨,是对母亲最为倾情的褒扬,也是对金维映红色历史最深刻的铭记。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2 “定海女将”金维映的峥嵘岁月 2016-07-06 1694292 2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