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打通校企合作的通道

  “电气专业毕业的学生看不懂产品电路图,编程也只会一些最基本的技术。”不久前,笔者曾听到一位企业家这样诉苦。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脱节”的现象一直存在。职教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质量往往难以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探究原因,固然与不少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上的羸弱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如今,大多数职业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究其实际效果,却往往是“两张皮”。一项调查显示,约67%的样本企业中每年新招聘员工来自职业院校的比例低于20%,大约60%的样本企业所委托职业院校培训的员工数量占全员的比例在5%以下。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不仅是课堂教育的必要支撑,也是职教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更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联、协同促进、双赢互利的必要形式。

  以职业教育著称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突出强调“双元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本科生的学期大概是3年,共6个学期,每个学期一般3个月在校学习,3个月在公司实践,公司给每个学生发放薪水,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当地的职教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唇齿相依,深度融合。校企双方长期合作,扬长避短,共建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专业及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建设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让学生在学校里能感受到现代企业的氛围,在企业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学校才能真正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才能真正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在国家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进一步创新发展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既是企业的呼唤,也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整体优化的必然抉择。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两张皮”的状况再度出现,相应的制度保障必须跟上。

  德国用法律形式规定了企业必须履行校企合作义务,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在相关政策方面给这些尽到社会责任的企业以扶持。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的制度设计借鉴吸收。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打通校企合作的通道 2016-07-06 1706234 2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