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经济林研究室主任姚小华——

扎根地头,让油茶成为摇钱树

  本报杭州6月24日讯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贾兴焕) 穿梭在林地间,姚小华的目光总是锁定朝下。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这片热土——30多年来,他一心坚持从事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研究、推广,选育出一大批高产油茶、薄壳山核桃等新品种,不仅为国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山区农民致富作出贡献。6月24日,在省人民大会堂,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经济林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姚小华被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

  “马不停蹄的工作狂”,这是同事们对姚小华的评价,一年中他不是奔波在田间地头或参加学术会议,就是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创新技术,甚至把办公室变成实验室。

  早在几千年前,山茶油就已成为南方人的食用油。然而,作为世界上食用植物油第一消费大国,我国的食用油自给率不足,约三分之二左右的食用植物油依赖于国外进口,而我国耕地有限,解决油料供应,发展油茶等山地种植的木本油料是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尽管遇到各类瓶颈、困难,姚小华始终没有放弃研究。“这不仅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关系到山区发展,更关系到国民健康。”

  经过不懈努力,姚小华和团队选育出一大批高产、稳产、高抗油茶新品种,创新研发油茶新品种规模化育苗技术和无性系配比为核心的油茶新品种栽培技术,并提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高产良种缺乏、扩繁技术效率低、经营粗放导致的油茶产业低效等问题。

  “现在浙江油茶种植面积有250万亩,其中有51.6万亩属于高产品种。”姚小华给记者作了进一步解释,“以往传统的野生品种每亩产油量只有3至5公斤,而高产品种可以达到30至50公斤。”目前,我省种植油茶的35个县(市、区)都已使用该项技术。

  除了油茶,原产地在美国的薄壳山核桃也是近年来姚小华和团队的研究方向。2010年,建德、金华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名为“马汉”的薄壳山核桃,没想到几年过去,“马汉”竟然不结果。“我们团队成员每年‘五一’节都分头蹲在林地里,终于发现症结在缺少合适雄花授粉。我们接着在我们建的国家种质资源库里找授粉的最佳时间无性系,由于花期只有半个月,错过了就得再等1年才有研究机会。”姚小华说,终于用了6年时间让各地的薄壳山核桃“起死回生”,隔年产量就有了大幅度提高。

  多年的钻研,姚小华获得不少荣誉,2008年,由他主持的重大科技成果《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他负责的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成果,参与《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科技成果报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扎根地头,让油茶成为摇钱树 2016-06-25 1652925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