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周继勇——

不畏艰苦,与动物病毒试比高

  本报杭州6月24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周炜)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周继勇教授是一位兽医,为养殖户的鸡、猪看病,坚持了近30年。但他又不仅仅是一位兽医,他研发出一系列禽畜疾病的抗体和疫苗,在浙大搭建了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位53岁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并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月24日,周继勇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

  传染性法氏囊病目前仍然是养殖鸡群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这种疾病由病毒引发,传染性极强,能直接捣毁鸡的体液中枢免疫系统,死亡率最高可达70%,是养殖场的恶梦。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传染性法氏囊病传入我国,开始在养殖场蔓延。那时,周继勇还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他开始研究这个陌生的传染病。

  当时,传染性法氏囊病属于一种新的传染病,国内很难找到文献。周继勇想去中国农业科学院查资料,但没钱出差,只好趁寒假从长春坐火车回四川老家时,中途在北京下车。“天寒地冻,我赶到中国农科院情报中心,翻找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关的蛛丝马迹,还真找到几篇外文文献。”周继勇如获至宝地把这些资料复印下来。这是他踏上学术研究之路最早挖掘到的宝藏,到现在还留存着。

  后来,周继勇终于研发出了抗体,能有效地治疗病鸡,为广大农户挽回经济损失。他没有止步于此,2003年,他率先将蛋白质组分析这一前沿生物技术引入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从分子层面描画病毒。相关成果2008年发表在著名的《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期刊上,被国内外科学家多次引用。在此基础上,周继勇团队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这一系列防控新技术在2014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996年,周继勇调入浙大(时为浙江农业大学),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周继勇起早贪黑工作,几乎从不过节假日。目前,他领导的实验室被列为农业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设备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不畏艰苦,与动物病毒试比高 2016-06-25 1653369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