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视点

高考前记者蹲点镇海中学,看牛校师生如何备战——

聆听花开的声音
见证成长的足迹

  宁波镇海中学是人们眼中的“牛校”。6月22日,今年高考成绩出笼,浙江省理科总分最高分为镇海中学的贝思捷同学,总分750分(含加分);浙江省文科最高分为镇海中学的王至纯同学,高考分数为733分。在文理科全省前十名中,该校分别占4人和6人,理科前100中竟占30人。

  我省高考的文理科最高分屡次出自镇海中学,从2008年至2016年,镇海中学总计出了10位高考第一名。算上今年,已连续三年包揽了全省文理科“双冠”,在最近发布的一份《北大清华认定32省顶尖高中名录》中,镇海中学位居浙江省入选的14所名牌高中之首。

  镇海中学如何成为领衔一省之名校,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带着这些疑问,5月30日至6月1日,记者在高考前的镇海中学蹲点三日进行采访,这是10多年来,镇中首次接受媒体记者高考前的探访。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本报根据学校要求,选择在高考成绩揭晓后再刊登此报道。

  平静自然的迎考氛围

  这里的学生安静内秀又元气淋漓

  镇海中学是古代镇海文庙所在地,背靠一座名叫“梓荫山”的小山丘,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沿校园中轴线分布,两侧分别是两幢高四层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有着中式的大屋顶和暗红色的窗边。

  校艺术节前两天刚闭幕,走在校园里,反倒没有看到最习以为常的考试排名榜和优秀学生的照片栏。

  “这十几年来,镇海中学高考前的特点就是平静、自然,不会刻意渲染高考前的紧张气氛。”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曾告诉记者,学生都是一路踏实走过来的,没有谁高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一鸣惊人的。

  在镇海中学,高考前的节奏是这样的:5月中旬,高三学生开始半天上课、半天自主学习,5月底高三全体进入停课阶段。师生全部在学校里,学生可以在教室、自主学习室、图书馆等处自学,可以在晚自习时段去办公室向老师问问题,但不允许老师到教室讲课。高考前两星期,全校举行最后一场模拟考,高考前3至4天时,各个学科的老师会再走进班里,每人用半小时把学生问过的题集中梳理一遍。

  6月5日,包括镇海中学管理的民办中学蛟川高中和镇海中学国际部在内的700多名高三毕业生将一同参加毕业典礼,今年毕业典礼的主题是《诗与远方》。

  晚上7时15分,第一节晚自习下课,学生和老师穿过教学区与操场之间的藤架,或独自一人或三两成群地到操场上散步、跑步,每个人说话都压低了声音,好像不愿打扰了夜的宁静……十分钟后,随着音乐和铃声响起,操场转眼空无一人。

  下课铃声前的音乐是舒缓的,仿佛依依不舍的告别,上课铃声前的音乐是活泼风趣的,带给人欢乐的感染,这里的学生就像这两种曲风糅杂的个体,既安静内秀,又元气淋漓。

  无论何时,校园里都听不见学生像通常的青春期少年那样发出宣泄式的喊叫和哄笑,也看不到漫无目的、东游西逛的身影,师生们都轻声细语、各自忙碌着。

  晚上9时,结束晚自习的一部分高一、高二学生陆续走出校门,高三则是要到9时30分结束晚自习,校门外已经有等候的家长。镇海中学外是一条优雅宁静的小巷,没有商贩的摊位也没有汽车的鸣笛,透着夜的静谧。

  此时也正是晚答疑的高峰,在各学科组教师办公室集中的3号楼,上下楼来找老师答疑的学生仍然川流不息。本来晚答疑时间限定在第一节课下课后至第三节课上课前,但随着高考临近,高三学生可以不受此时间限制。

  每间办公室的前门上都贴着“温馨提醒”:“为珍惜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同一时刻答疑教师身边不超过三人。”所以可以看到,在最拥挤的数学组办公室里,每个老师身旁也最多只围绕着三个学生,学生脸上都是聚精会神的表情。

  在镇海中学,老师们晚上不光要给学生答疑,还要备课,当天的作业和试卷也要“全批全改”。几乎每位老师都有过不知不觉工作到后半夜的经历,还有的老师觉得累了就干脆到图书馆找张沙发躺下来休息休息……

  按自己的节奏来

  这里的老师习惯于集体打拼

  清晨的阳光倾泻在镇海中学起伏连绵的树冠上,校园各处的 “卫生包干区”内,从高一到高三的学生正在清扫,鸟儿的鸣叫、教学楼里的朗朗书声以及竹扫把的“唰唰”声汇成美妙的乐章,又是新的一天来到。

  在3号楼前,记者遇到了校长吴国平,他双手背在身后,正仰起头来望向右前方的教学楼,那幅侧影像极了一个老农,而这校园就像是他的庄稼地。

  这是吴国平担任镇海中学校长的第16年,他很少离开学校,即便上午9时要出去开会,早上7时也要先到学校里来处理好一些事情再走。

  在过去的几年里,记者一直关注着镇海中学,我知道这位校长会带着副校长一起去给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或科技比赛“站台”,他就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发问、点评,现场氛围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我也知道他是违纪学生最怕的大boss,批评教育起来“不讲情面”……

  在镇海中学蹲点的3天里,午后和晚上相对空闲的时间,吴校长会请记者到他办公室聊1个小时,他拖了把椅子坐在茶几对面,手自然地放在架起来的左腿上,用那口略带宁波口音的普通话讲述自己几十年的感悟,很多语句回味起来如格言一样浓缩——“感情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医院有医闹,学校有校闹,教育不能被社会绑架。”

  5月31日,高三开始进行模拟练习,与模拟考试不同的是,练习不需要老师监考,但学生们都是自觉当作考试来对待。吃过午饭,高三语文老师、高三年级组组长高培圣回到办公室批改起了上午的语文试卷,一个女生进来找他,女生离开时,高培圣简洁地叮嘱:“按自己的节奏来。”

  高培圣今年34岁,身材颀长,内敛而理性。记者问他,跟他在其他中学当老师的大学同学聊天时,会不会觉得在镇海中学当老师有什么不同?

  “会更纯粹一些,干扰教师的杂事更少。”他说,要说辛苦,重点中学的老师都辛苦,但在镇海中学,努力之后能更快看到明显的成效。“这里人际关系简单、不复杂,同事之间要较起真来也都是因为教学上的疑难点。”

  “集体打拼”是所有备课组共同的特点。高二物理组组长周金中老师说:“镇海中学的每张试卷都是老师一起‘剪刀加浆糊’拼出来的。”为了给学生出“新题”、“活题”,物理组老师总是根据物理演示实验中真实的测量数据以及在现实生活、热点新闻中所看到物理情境自己编题目,随手拍照以记录灵感成了他们的习惯。

  英语组的老师经常开会讨论新题型,一位老师做好了PPT就分享到备课组的QQ群里,其他老师不断再编辑、再添加,完善之后供全组共同使用。“老师们相互间有一种依托感。”高三英语组的王潞娟老师说。

  “在镇海中学,学科特长生可以放心准备竞赛,各学科老师会主动利用课余和双休日时间给他们补课。”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说,镇海中学对教师的考评不注重个人而注重集体,学校不光奖励教练,也奖励所有任课老师。

  最有镇海中学特色的教师奖励是 “优质长效奖”,工作时间越长的优秀老师,学校存到他个人账户里的奖金越高,而目前账户里奖金最高的老师已经达到了50多万元。“我们要让勤劳、肯付出、肯吃亏的老师从长远来看不吃亏。”张咏梅说。

  问起镇中教师的传统时,老师们的眼神是发亮的,神采是飞扬的:“我们都不做有偿家教,我们只义务辅导自己的学生。”

  一位老师说,外面的诱惑很多,但选择了一份职业,内心就要守得住。“忙着做家教还怎么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呢?如果有家长跟我们提出,孩子这一科比较弱,希望老师多指导一下,我们都不会拒绝,晚自习和平时就会跟这个孩子多讲一讲。”

  这是一群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因为问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的回答都相似:内心的宁静,被学生需要、认可的幸福感,别人看到你胸前的镇海中学校徽时,所报以的钦佩目光……

  合理释放不良情绪

  在一轮一轮淬炼中成长

  中午时分,风仿佛是静止的。报刊栏前,有学生在驻足浏览;一个学生提着满满一袋矿泉水跑向教学楼,说是下午有篮球赛;大成殿里,高一的学生正在排练英语剧《威尼斯商人》……

  1号教学楼是整个高三年级所在,共11个班。教室里很安静,有人抱着枕头午睡,有人站在教室后面的板报前对试卷答案,有人默默整理错题本。对于记者这样一个陌生的“闯入者”,没有一个学生表现得很注意,态度都是平和的。

  蛟高三(1)班和蛟高三(2)班位于1号楼最顶层,并不属于镇海中学本部,但老师们还认为,今年高考中的部分高分学生可能会出自这两个班。

  “我们班是全年级的两个创新班之一,同学全省的都有,都非常优秀,而且每次参加学校活动的时候,凝聚力特别强。”坐窗户边的一个男生有问必答,他笑言,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做题,蛟高三(1)班的同学应该每科都能留出30分钟检查时间。

  镇海中学理念上强调自主,而自主即意味着 “该做好的事情就要做好”,需要自己给自己施压,他们不光学习好就够了,还要在各种社团和课外活动中增加自己的 “亮点”。高考之后紧接着就是高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考试,整个高三年级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都报了名,创新班是全部报名。

  下午4时,记者望见教务处副主任、高三数学老师王连坝和一个穿黑色T恤的女生站在 3号楼前的竹林里,王老师皱着眉头,而穿黑色T恤的女生看上去语速很快,还在掉泪。十几分钟后,记者再回来看,王老师不见了,女生对面站着个瘦高的男生,男生脸涨得通红,正扯着脖子说着什么。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自己看得太大了。”教务处办公室里,老派而寡言的王连坝说,下午他刚要走到教室,女生便冲了出来,他便把女生叫到一边问起来。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男生给女生写了封感觉有点暧昧的信,女生回信问男生是不是喜欢自己,男生说“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他跟你开玩笑,你也就当和他开玩笑,不要投入太多心思,人往往都是被自己打败的。”王连坝对女生一说完,女生就哭了。

  “我其实希望她哭出来,哭出来就放松了、释放了。”王连坝说,高考前,这样的事情其实挺多。“有很多学生到我这里来哭过。”

  王连坝理解自己学生为什么会把小事放大,因为他们压力大,人生阅历又少。他说,镇海中学的学生很多从小成绩优秀,是在同龄人仰慕的目光中长大的,自尊心特别强,自我期望以及外界对他们的期望都很高,实际上压力很大,而镇海中学优秀的学生很多,竞争也激烈,高考前的模拟考有几十名名次波动的学生也不少,所以有的学生努力了没有马上见效就会陷入迷茫,甚至想放弃……

  “现在这个时候,学生心里都很矛盾,既希望快点考完,又觉得最好等自己多复习几个月再考……”有着30多年教龄的王连坝总结。

  自信、彷徨、坚强、哭泣……其实不只是高考,我们也正是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这样的淬炼才跌跌撞撞地长大。

  傍晚时分,整座校园都很安详。泮池边,几个女生斜倚石砌栏向池里抛洒鱼食,大红鲤鱼“咕咚”冒泡;校园广播正在直播学生们唱歌,有人忘词,有人跑调……这是镇海中学的传统节目“今日高歌一曲,明日金榜题名”。

  广播室就在大成门左厢,隔着玻璃墙可以看到学生正戴着耳机对着话筒清唱,旁边还有不少同学在等。越是临近高考,来广播室唱歌的学生越多。

  高三(3)班的许堪鑫是广播站前副站长,他还记得去年人多的时候队伍都排到了广播室外,一直唱到快上晚自习了还没唱完,上一届的全省理科状元郑恩柏高考前还来唱过两次,都是“苏打绿”的歌……今天他也如愿唱了一首老狼的《虎口脱险》,班主任陈涛听着歌声找了过来,还趴在窗口点赞:“声音好好听啊!”

  一届有一届的传说。不变的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 “状元笔记”、“学霸笔记”都会被争相复印,在新学年第一学期,考上名校的学长学姐会陆续回校做讲座,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讲述他们的大学生活,那些讲座场场爆满。

  “在这个学校待久了,会给人一种‘野心’——觉得自己认识这么多厉害的人,自己也该厉害点。”广播站前站长、高三(8)班的吕珍之羞涩地笑了笑,旁边的学妹调皮地补充:“在学校里不觉得多厉害,但出去了会发现真的很厉害。”

  所有的灯都亮了起来,校园里人影渐稀。两个女生抱着一摞书急急忙忙路过花丛,口中还嘟囔着:“高考了,高考了,高三的要解放了。”……

  新的昼夜又将开始轮回。

  本版图片由镇海中学赵多加老师提供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视点 00020 聆听花开的声音
见证成长的足迹
2016-06-24 1644423 2 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