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科研成果的推广让橘农不再为丰收发愁
科技加持 农业增收
浙江衢州是有名的柑橘之乡,其柑橘种植历史已逾百年,产果以“实皮薄”、“香”、“肉干”扬名中华。然而,柑橘种植业一直以来面临一大困局,就是其果实难以长距离运输,长时间保存,市场若不能很快消化则容易出现大量腐烂耗损的情况。“柑橘大丰收,果农愁上头”这样的情况在衢州也不例外。
但一项科研成果的推广却让衢州柑农们从此不再发愁。这就是由柯城区柴家柑橘专业合作社与浙江大学、衢州市农科院联合承担的“椪柑和胡柚果实低碳节能适温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这项技术实现了三方面突破,一是降低了柑橘物流阶段的能耗,使物流的成本大大降低。这项技术试验明确了冷链物流货柜的最佳温度,研制了物流过程温湿度监控、能耗监测等相关装备,从而使柑橘物流阶段的能耗降低了50%~60%。二是延长了柑橘的保鲜期。这项技术基于热激处理可通过延缓线粒体降解而有效推迟果实采后衰老进程,将热激处理应用于椪柑贮藏物流保鲜,研发了热激结合复合防腐保鲜剂的椪柑采后物流保鲜技术。三是提升了柑橘的外观和品质。这项技术研发了基于乙烯熏蒸或乙烯利浸泡的椪柑果实脱绿技术以及基于热处理的果实降酸技术,使果实外观和内质均得到明显改善,果实商品性得以有效提升。
该项目实施期间,共培训橘农2000余人次,衢州地区年平均出口东南亚国家地区的椪柑由实施前的5200吨增加至10000吨,出口成本降低587万元,减少果实腐烂增收725万元,因果实改善商品性和质量售价提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20万元,每年为果农增加综合效益1632万元。
千万元的收入只因一个科研项目切切实实地进了农民的口袋,这样的情况在浙江并不是个例。实际上,上文提到的项目属于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围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组织实施的农业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这样的项目,在浙江总共实施了196个,省财政为此投入经费1.59亿元,并带动企业投入经费9.16亿元。
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浙江在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林业、茶叶、蚕桑、经济作物、饲料等农业主导产业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有效驱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例如在粮油与经济作物领域,由台州市农科院承担的农业重大科技专项“西兰花育繁推一体化”项目选育出“台绿1号”、“台绿2号”、“台绿3号”等系列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分别具备早熟、中熟、抗寒等能力,能实现全季节上市,目前已创造产值6000多万元,实现经济效益1500万元。在畜禽养殖领域,由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海水鱼黑鲷高效环保型饲料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成功组建并改进了黑鲷环保型饲料配方与生产工艺,减少饲料磷排放11%以上,降低饲料成本15%以上。该项目在实施期间已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浙江舟山、宁波、台州、嘉兴等地累计示范应用人工配合饲料8060吨、发酵蛋白4900吨,实现新增产值8872万元。在这些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中,为农民直接创利超千万元的比比皆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致富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