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全国260位专家齐聚温岭求解特教短板

特殊教育需要特殊营养

  6月17日、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位特殊教育专家齐聚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参加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视频评选暨办学成果展示会,共话特殊教育未来。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指出,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残疾儿童少年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目前,特殊教育向前迈进依然困难不少。特殊学生如何更好地回归普通教育?优质师资队伍如何培养?特殊学生就业问题如何解决?与会专家纷纷献计献策。

  全程督导,

  消除课堂“隐形人”

  课堂上,有一个孩子似乎是“隐身人”,尽管他就坐在讲台旁边。英语课接力朗读,同学们依次站起,到了他的位置,很自然地就“跳过”……这是与会的一位教师描述的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后的一幕。一些残疾孩子进入普通学校,表面上是随班就读,实际上却并未融入。

  温岭市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目前该市有随班就读学生230人、随班就读学校55所、建有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学校19所、功能教室130个。值得一提的是,温岭特殊教育创建了“互联网+普校的融合教育”模式,让随班就读工作落到实处。

  记者看到,在“指尖上的教育”档案平台上,230个随班就读孩子的基本信息、全面评估、定期个案研讨、个案分析、辅导的详细记录一应俱全,家长可以通过微信随时追踪孩子的动态。

  温岭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专职副主任林菊领告诉记者,该中心会随时查阅教师的记录,并在上面直接点评,借此保证针对特殊学生的教学效果。“哪里过程不够详细,某个个案探讨会做得不到位,我们都一一点出,督促改进。”

  政策扶持,

  破解教师招聘荒

  拥有17年数学执教经验,去年以“进城教师公开考试”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今年40岁的颜丽华目前担任启智班一年级的班主任和生活适应老师。

  为何选择成为一名特教教师?颜丽华告诉记者:“我想把爱心留给这些孩子们。”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待遇没有优势,做的事情更多更累。她所在的一年级有些孩子心智仅在两三岁水平,教师仅有爱心还不够,还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巧。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师人数少、编制名额少,温岭在编在岗的仅81人,今年有编制的招聘名额仅一个。

  教师学科结构不配套是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蒋辉军表示,特教教师从事的是“医教结合的教育”,需要既上得了文化课、专业技术课又要懂“康复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但如今招聘时往往只局限于师范类院校,新来的教师只懂文化课。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与浙江师范大学、台州学院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请专家来校指导,选送优秀教师去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特教教学骨干。

  蒋辉军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改变特教教师队伍缺编缺额、学科结构不配套等问题,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加大对教学一线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的倾斜力度,让特教教师安教、善教、乐教。

  优化资源,

  提升教学实效性

  塑料棚搭起来的洗车坊里,老师向学生示范清洗轮胎。“你们看老师的姿势,蹲下,身体前倾,右手握着洗车喷枪的手柄,左手扶着管子沿着轮胎来回扫……有谁想要试试?”

  “我!”一旁站成一排的学生们跃跃欲试。

  这是6月17日下午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展示的情景。除了洗车坊,该校还开设居家家政室、烹饪面包房、休闲茶艺吧等,共8间功能教室。这批功能教室是去年暑假学校斥资百万元新建的。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教教研员邱轶说:“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但特殊教育基本教学资源依然缺乏,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至今没有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支持资源。”

  除了设立功能教室,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依据当地企业岗位需求和青少年的心智特点,开发了职业教育公共课程校本教材《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职业生活》和技能课程校本教材《面点制作》《烹饪》《手工皂制作》等。这些自编的教材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同意,已由本省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多方联动,

  社会支持促就业

  智障学生就业是推进特殊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特殊学生很难就业,尤其是智力上有缺陷的学生,即使进入企业,过一段时间也会被退回来。”来自山西平遥的一位与会老师说。

  特殊教育不是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集体的力量就能办好的,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温岭的特殊教育实行“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殊学校、职业中专、福利企业三方联动。蒋辉军用一句话介绍:“社会上需要啥,我们就教啥;学生学习能力怎么样,我们就安排什么样的课程。”职业中专、企业与学生“相亲”后直接签订职前顶岗实践和就业预约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学生出现“刚就业就面临失业”的状况,温岭的特殊教育专门建立就业追踪表,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动向,并在残联支持下设立残疾人庇护中心,为就业有障碍的学生提供就业训练、职业康复。

  上半年,温岭的特殊教育还启动“憨喜儿”计划,参与计划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为残疾孩子提供便利,为特殊教育的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特殊教育需要特殊营养 2016-06-22 1645805 2 2016年06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