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纵深的“网红经济”
翁杰
一夜之间,网红成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对象;网红产业,也似乎正成为资本市场争相占领的下一个“风口”,各类网红经纪公司和机构纷纷涌现。
其实,网红现象早已有之。上世纪90年代,天涯论坛、BBS等匿名社区里涌现的安妮宝贝等作家,就可以算是网红1.0版本。之后,从草根红人“芙蓉姐姐”,到微博段子手“留几手”,再到现如今的“papi酱”,都是网红不同阶段的代表。
那么为什么网红在今年突然如此惹人关注?这与大量网红在今年开始变现有着直接关系。所谓变现,无非就是盈利了。观察变现途径,大多是网红通过线上发布高质量内容,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粉丝沉淀后,开始通过打赏、广告、电商等多元化渠道来变现。网红变现的代表性事件自然是前阵子被炒得沸沸扬扬的“papi酱”视频贴片广告竞拍事件。
网红的价值,在于他们自带流量。流量这样的互联网语言,在此指的是用户访问、点击的行为。对于电商而言,流量即意味着用户消费的可能。因此,随着电商竞争趋于白热化,流量的争夺也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他们来说得流量者得天下。
有大量粉丝的网红就像是“开了外挂的玩家”,以极低的成本就能从微博等平台导入大量流量。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电商,他们自带的流量质量更高,精准变现效率也远高于普通流量。
在“狼多肉少”的电商平台,其自身产生的流量成为稀缺资源,流量价格被不断推高。天猫男装品牌电商“集云”的一位营运主管算过这样一笔账:以他们店铺为例,在从天猫手机客户端上做名为“直通车”的置顶广告,网民的每次点击他们大概要支付约1.7至1.8元,如果一天要吸引10万人来浏览他们的网店,一天的广告费用就要20万元。
于是,与互联网生态密切相关的电商成为目前网红变现的最重要渠道,有预估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将超过580亿元。这相当于优衣库大中华区2015年全年营业额的3倍,甚至超过了去年440亿元的中国电影总票房。在新浪微博2015年“年度十大时尚红人”中,无一不是淘宝店主。
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消费碎片化,社交平台将成为用户内容消费的最大流量入口。如果说网红电商的实质是商场导购的升级版,不足为奇,那么社交平台这块肥沃的土壤则为网红经济成为未来商业业态切换的主动力提供了一种可能。
日前,艾瑞咨询集团联合微博数据中心对微博上的3.6万个典型网红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显示,截至今年5月,这些完全走红于网络的“素人”已累计覆盖粉丝3.85亿,而其粉丝规模在过去两年里增长了近3倍。庞大的粉丝规模使网红发布的内容获得了更好的传播。仅今年前5个月,这些网红账号所发布博文的总阅读量超过7100亿次,总互动量(包含转发、评论、点赞)超过29亿次。
网红经济眼下正大红大紫。热潮背后不难发现,其内容主要集中在泛娱乐化,网红经济的表现似乎也更多的是颜值经济。然而,随着网红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它将逐步向垂直领域延伸,网民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领域。因此,越是垂直化的内容制作者,越能构建起高忠诚度的粉丝,垂直化的网红也必然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截至今年一季度,微博上已经有12个领域的月均阅读量超过100亿次。
网红经济走向纵深,越来越多像张林超这样聚焦某一领域的网红正在摆脱人们对网红的固有看法。他们的内容生产呈现专业化、产业化,这也使得专业经纪公司在网红经济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近两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红经纪公司,甚至有一些传统电商转型成为经纪公司。他们签约网红,网红负责“引流”,前者则提供客服、店铺设计、供货链、物流等全套的服务。
不过,目前这种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23.8%的网红已经与经纪机构签约。但随着资本的进入,使网红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也给网红经纪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创新工场、真格基金、光线传媒、IDG等机构均参与网红经纪公司的融资,即是一种市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