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

本报记者专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

创新将成中国新动力

  本报安吉6月19日电 (记者 顾周皓) “安吉很像我的家乡巴西贝洛奥里藏特,那里也是个群山环绕的地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博士第一次到安吉,但与家乡相近的环境却令她觉得分外亲切,“我很喜欢这里的茶,很美味。这个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到处都是新的东西。”

  二十国集团智库(T20)“创新、新经济与结构改革”国际会议19日进入尾声,与会的欧敏行如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的本名是玛丽艾萨·奥利维拉,在来到中国担任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之后,她给自己起了欧敏行的中文名。

  虽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却是学经济出身。她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了金融学硕士和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因此,一谈起创新和新经济,欧敏行一样健谈,并直接拿起记者的采访本,在上面写起了数学公式。

  “全世界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在这里讨论创新和新经济。”欧敏行说,“我们知道,盈利是由成本、数量和价格三大要素决定的。对于中国传统的工业模式来说,降低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扩大市场的努力也已经接近了极限。要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从提高价格,也就是增加产品附加值入手。”

  “要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就需要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而竞争力可以从两方面获得:文化和技术。例如意大利的帕尔马火腿,它或许和其他的火腿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有了帕尔马地区的标签,就代表了一种传统、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对于中国来说,增加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从而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就是一种创新。而教育,是文化和技术的基础,是新经济的基础。”欧敏行特别强调教育和科研在创新经济中的作用,“因此,政府在对各个经济领域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特别增加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基础研究获得的成果,能够应用到广泛的领域。”

  欧敏行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放慢了增长速度,是进入转型过程的正常现象。“在新经济中,中国将创新放在核心位置,这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得民众能够更多地从中获益。”欧敏行说,“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中国还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中国经济将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浙江日报 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 00007 创新将成中国新动力 2016-06-20 1640080 2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