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朱仁斌4年改变安吉鲁家村
每个村庄都能不平凡
本报见习记者 沈晶晶 通讯员 邓懿 方力
核心提示:一个低丘缓坡占九成的村庄,开出了18个家庭农场;鲁家溪变清了,文化礼堂新建了,鲁家湖水系疏浚了,还修了10公里长的绿道和4.5公里长的铁轨;2015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4年来,安吉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把智慧与热情挥洒于故乡的每一个角落,也让曾经平凡无奇的小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支书朱仁斌4年改变安吉鲁家村
每个村庄都能不平凡
本报见习记者 沈晶晶 通讯员 邓懿 方力
安吉递铺街道的鲁家村,这两年终算有了点名气。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村里的小火车载着乘兴而来的游客,行驶在铺设在山谷间的铁轨上,一路是花开正盛的波斯菊。
山不够高大,树不够茂盛。浙江山清水秀的地方不少,相比之下,鲁家村实在有些平凡。唯一的优势,就是距县城中心仅20分钟车程。S11省道一过长思岭,路两旁便是村庄。
但这优势,早几年前却也成了软肋。村民几乎都外出打工,农田、山林荒废了,年轻人一个个走出去,在外闯出名堂的人不少,但愿意回来的很少。
其实,那些年鲁家村也算有名,却是有名的穷。附近的村几年前就在建设美丽乡村了,鲁家村却连个样子都没有。2011年,村集体收入还只有1.8万元。
此后4年,鲁家村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个低丘缓坡占九成的村庄,开出了18个家庭农场。鲁家溪变清了,文化礼堂新建了,鲁家湖水系疏浚了,还修了10公里长的绿道和4.5公里长的铁轨。村集体收入也超过了1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而这一切变化,离不开4年前上任的村支书朱仁斌。
干净是美丽乡村的底色
见朱仁斌一面,不太容易。因为客商的突然到访,约好的采访只好换了时间。
闲下来的两个小时,正好在村里走走看看。步行不久,便遇上了去年新修的鲁家湖。湖面开阔,风吹起的涟漪向对岸荡漾开去,打碎了湖面上文化礼堂的倒影;湖岸上,白墙黑瓦兀自矗立。
再往前,连绵起伏的山丘如眉黛,零星的农家小屋点缀其间。正好下了些雨,山高处便缭绕了一些雾气。宽窄适宜的柏油路面,浸润了雨水,也氤氲着两侧树木的绿意。
朱仁斌说,他敢打包票:鲁家一个中心村、13个自然村,没有一处乱扔的垃圾,“村子不求特别漂亮,但一定要干净。干净,就是我们美丽乡村发展的底色。”
这是朱仁斌的骄傲,也曾是他的痛处。
2011年村级换届,朱仁斌新官刚上任,就在全县大会上被点名批评了。在有关部门对全县187个村的卫生检查中,鲁家村排名倒数第一,他觉得脸上有些烧得慌。
回来后,他在村里转了两圈,不少村民房前屋后还搭着简易厕所,偌大的村子连个像样的垃圾桶都没有,更不用说保洁了。
既然落后了,就得奋力追。商量好方案后,朱仁斌便和村“两委”班子忙开了:全村每25户分发一个垃圾桶,1个村民小组聘任一个保洁员,动员妇女队长监督。每周,他都会开着车在村里转悠,副驾驶座上放着宣传册,后备箱里放着扫帚和簸箕。路边的垃圾,扫干净;河里的垃圾,捞起来;看到村民乱扔垃圾,就赶忙过去“宣传”一番。
慢慢地,村民们习惯了没有五颜六色垃圾的村庄。慢慢地,垃圾入箱,也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2011年末,美丽乡村建设验收组来了。一位走在前头的村民,看到被风吹到路上的塑料袋,弯腰拾了起来,悄悄捏进手心里。又有一次,为了一处乱堆的砂石,村民们与外来的泥水匠吵了架,一步不让,直到对方把砂石清理走。村里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和截污纳管时,不少人都自发挖好了污水管道。
2012年,又一次卫生检查,鲁家村被评到了“好”;2014年,居然排到了全县第一。朱仁斌黝黑的脸上,依旧一脸严肃,心里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把村子当成事业在经营
鲁家村穷,朱仁斌早就知道。2011年,全村集体收入仅1.8万元,让这个企业家出生的村书记愁上了心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修路、修河道、建文化礼堂,哪里都要钱,这么点钱怎么能行?”
当时,村委会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大会堂里办公,也没有居家养老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里急需新建一座楼,好为村民提供服务。然而,建楼招投标公告在政府平台上挂了3天,却没人来报名,眼看着最后一天的下午就截止了,朱仁斌只得腆着脸,给一位做工程的朋友打电话:“村里要建楼,你帮个忙吧。”
“你们村哪来的钱?”朋友语气里满是怀疑。
“村里担保,保证不少你一分钱。”
“要不这样,你个人再做个担保吧。”
迟疑了许久,朋友到底还是答应了,紧赶慢赶,招投标名单在下午5时前报了上去。
等到新楼效果图和施工图出来,挂在村里公示,村民们过来一看又纷纷摇头:“看看蛮好,你们做不起来的。”
“就在这个地方建,按图纸上的设计,一个平方都不会少。”朱仁斌坚定地回答。
此后,他每天早出晚归,监督工程建设,也继续愁着村里赚钱的法子,“总不能一天到晚要钱过日子啊!县里开会,集体收入最少的村也有50万元,我们这里1.8万元可差远了!”
于是,他一盘算,将村里空置多年的小学校舍对外拍卖了,收了100多万元租金。同时,给在外的鲁家村人一个个打电话,让他们回来看看……
村里的事千头万绪,朱仁斌实在有些忙不过来,便将自己经营的水泥浮雕厂盘了出去。儿子上了高中,他连儿子在哪一班都不知道,家长会更是一次没去过。为此,妻子少不了埋怨几声:“你瞧瞧,哪个村书记有你当得这么累的。”
倒是儿子还经常帮着劝劝母亲,他知道,父亲是在把村子当成事业在经营着。
2012年,楼建好了,朱仁斌拿着效果图一寸寸和村民比对,“看看,一个平方不少吧!”村民的心也踏实了起来,也许,这个村班子还真能干成事。
也是那一年春节,村里的能人方钦江,回村时竟迷了路。路旁溪边的低矮破旧房屋,曾是他识别老家的路标,但如今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村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和篮球场……那年,激动万分的乡贤们接过村委颁发的“美丽乡村建设顾问”聘书,筹资300多万元,捐给村里用于公共设施建设。
他们,都在期待着更美的鲁家村。
这一路风景早印在脑海里
朱仁斌喜欢美国电影,特别是西部乡村电影。倒不是喜欢牛仔的洒脱自由,只是羡慕里面的田园风光:广袤的土地,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地,朴素的农舍,牛羊悠然自得……
他没想到,有一天,这些场景也能在鲁家村看到。
2013年,鲁家村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刚歇了两天的朱仁斌又开始愁了,“没有好山好水,没有产业,我们拿什么示范?”
那时,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朱仁斌看了,眼前一亮:“村里有一万余亩低丘缓坡,又没有工业,这么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发展农场再适合不过了。”
对于如何发展家庭农场,村委班子经过多次探讨,最后决定引入第三方经营平台,成立旅游公司,村里占股49%。一个核心农场居于中心村,其余17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四周,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规划布局。18家农场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
规划有了,但18家农场要一家家谈下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朱仁斌只好又拿起了电话,一个个地去联系自己的朋友,几个村民也站了出来,全力支持村里发展。
招商结束后,镇村干部、旅游公司负责人、农场主们坐了下来,商谈下一步方案。旅游线路怎么设计?收益怎么分配?房子怎么建?让各方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前前后后一个多月,18个农场主,朱仁斌一个个找过去,小心地说服着,但始终坚持“规划不能乱,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平台,共同盈利的底线不能降”的原则,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同对方聊到了次日凌晨两三点。等到方案有了眉目,朱仁斌腰上的老毛病犯了,但是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一个个农场开始紧锣密鼓地建设。今年,中心村的葡萄庄园里,景观大道两边的灌木已经栽好,长廊边的葡萄树也已发芽。力子坞自然村的山林之中,高山牧场已初具规模,原来高低不平的洼地上,近90亩黑麦草已长到半人高,一片绿意盎然。下家郎自然村的公路两边,开辟出了平整的土地,种上了黄豆、辣椒、土豆等蔬菜,农场主亲自制作的木质栅栏围在菜地边上,彩色小风车随风“呼呼”地旋转着。
“呜呜呜”,汽笛声传来,鲁家村小火车又载着一批游客出发了。这一路的风景,早就印在朱仁斌脑海里,“远也好看,近也好看,我们鲁家村就是个大景区。”感慨中,我们听得出他的自豪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