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经济周刊·深读

让民间投资更活跃,亟需——

请你打开“三重门”

  资本的天性就是流动,要全面激活社会资本,打通民间投资的最后一纳米,关键还在于统一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为民间投资“松绑”,就必须打破阻碍民间投资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破门”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动“开门”,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同时也要为民间投资设置更多路标,打通更多渠道。

让民间投资更活跃,亟需——

请你打开“三重门”

本报记者 袁华明

  无论是促进民间投资的“36条”还是“新36条”,再到推动PPP项目,政策给了不少,但是民间投资的潜能仍未能充分释放。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民间投资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在浙江打造民营经济标杆省的过程中,如何为民间投资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这几扇“门”?如何拆除民间投资路上的各类“路障”?如何为民间投资开通更多融资渠道?这些问题都亟待破解。

  开启大门不容易

  从全国来看,民间投资下滑已引起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为民间投资“松绑”,包括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等方面对非公企业和其他企业实施“国民待遇”。加上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按理说民间投资应该“井喷”。但今年以来的下滑势头意味着背后有深层次原因。

  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说,很多垄断性领域依然垄断,少数垄断领域看起来被打破,一些领域开而不放,民间资本仍然难以进入。“例如,虽然在一些领域积极推动PPP模式,但是很多好的项目被国企垄断,一些不盈利或难以盈利的项目才拿出来向民企开放。”“我不是放开了吗?你可以投啊。”实际上这些项目大多难以盈利,影响了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热情。

  更有民企吐槽,有些PPP项目要么是为国企量身定制的,要么就是短期内赚不到钱或者盈利周期非常长的项目。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等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浙江民企一直有较高的投资热情,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这部分投资大多来自于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来说民间投资的机会并不多。大型民企的资本、资源较多,对于短期内回报不高的项目也会做一些投资,但是中小民企往往不敢投也投不了,更担心投资失败的风险。

  专家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成本攀高、出厂价跌,很多民企都受到巨大冲击,加上个别领域政策明确放开但民企仍难以进入,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家对政策有很多顾虑,民间资本对外部投资持等待、观望、徘徊态度。

  破解之道,在于打开民间投资的“三重门”——“玻璃门”、“弹簧门”、 “旋转门”。

  浙江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6789”,就是缴纳了60%左右的税收,创造了70%左右的GDP,贡献了80%左右的外贸出口,提供了90%左右的就业机会。可以说,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制胜法宝,是浙江对外的金字招牌,是浙江人民的财富源泉。

  浙江民间投资的热情一直很高,我省也较早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等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在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地方金融体制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推出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今年我省还在诸暨探索投融资改革。在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浙江省诸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审议通过,并由省政府发布实施。全面激活社会资本,必须统一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在一些重点领域创造条件、敞开大门、发出“请柬”,让社会资本更方便、更有效地进入。《方案》提出深入推进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试点,将改革扩大到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投资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医疗服务产业等发展。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有关专家指出,新常态下的投资环境、结构都和当年不一样,但是受产能过剩、“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房地产去库存以及民企自身债务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民间投资增速调整是发展阶段的必然转换。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破“门”开“路”,为民间投资铺就更宽敞的通道。

  拆除路障设路标

  民间投资的“路障”其实还有不少,有些“路障”甚至是相关政策出台后还继续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和“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突出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民间投资的障碍。“开三门”、“搬三山”,就是要让民企与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更要在大项目上,给民资同样的机会。

  其实,要扫清民间投资发展的路障也并不难,国务院最近关于“放管服”的政策已经说得很清楚——简政放权,该放的都放掉;加强监管,该管的管起来,特别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这意味着必须要拆除民间投资的“路障”,多设发展的“路标”。

  我省一家民营企业在并购某国企后,发现处处受阻。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同,并购后该企业甚至不能决定被收购企业高管的年薪,在项目申报方面也遭遇了政策性银行的重重审查关卡。这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有关事项已在对接中,希望低调处理。

  并非个案。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即便吃点亏,只要最后事情办成了大多不愿声张,低调务实是他们的个性。

  这些年,浙江也在努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省份的目标,浙江通过“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来推动行政审批、投资审批等各领域改革,为民间投资扫清了审批流程的障碍。比如,浙江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率先推出了“五证合一”,目前已确定将在全国推广。

  有浙江民企将“四张清单一张网”比作是“清晰的路标”,在简政放权之后,政府的权力、办事的流程都一一列明,一目了然。“民营企业要投资,一张图可以看懂流程,简单明了。”

  省委省政府还提出发扬“店小二”精神,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支持和保姆式、专家型服务,让每一位民营企业家都能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

  在“店小二”服务方面,浙江也有不少探索,尤其在一些特色小镇,政府部门的精准优质服务确实对民间投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记者在杭州梦想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处了解到,地方政府设立的审批服务部门都有一套简单明了的流程,还会对企业进行全流程的服务。位于梦想小镇的创客虞洋说:“我们在一个最好的年代创业,对创业者来说我们只负责茁壮成长,而政府部门负责阳光雨露。”他已在一些地方开出了分公司,打算扩大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政府“拆路障、设路标”,民企投资的意愿就有所提高。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曾在欧洲经商多年,2003年左右回国投资。他说,海外侨商回来投资的需求强烈,希望政府能给予精准引导,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一些兼顾社会效益的好项目也乐意进驻。

  搭建通道融资顺

  民间投资需要“弹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张超认为,民间投资“弹药”不足。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弹药就是“钱”。他认为,现在民间投资下滑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投资“挤出效应”偏大。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是民企较为普遍地存在“短贷长投”现象,另一方面则是银行惜贷、压贷、抽贷现象仍然存在,这对民企扩大投资形成了很大制约。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以温州为例,不少企业都有“短贷长投”的现象,给企业资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甚至出现在转贷不成功的情况下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事实上,只要是有点规模的民间投资,都有较长的周期,“长投”在所难免,那么中短期的贷款周期有时就成了民间投资的“生死符”,民企经不起银行抽贷、断贷,因此在投资贷款时民企显得格外小心翼翼。

  银行需要防控金融风险,但简单粗暴的抽贷、断贷也给企业的投资造成不利影响。省内一位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周先生说,自己做的是纺织业,自认为要转型,结果投了一个项目之后,险些被“套牢”,就是因为银行在转贷时突然抽贷,而当时投资的这个新项目发展很好。

  让民间资本进入更顺畅,我省积极搭建了多种金融通道,特别是民营银行的设立,为缓解融资难带来了新的机遇。温州民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2.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65亿元,不良贷款为零;到去年底,实现净利润1018万元,是同批试点民营银行中第一家实现盈利的。对于民间投资,民营银行更有优势,灵活的审批机制和风控机制,对扩大投资的民企来说是利好。

  “如果政府的各种基金我们也能分一杯羹,对我们来说也可以缓解融资方面的压力。”在采访一些企业时,海宁一位企业家说民企和政府之间的信息还是有很多不对称的地方,政府好心设立的各种基金,民企可能不知道或者不全知道,不知道的当然就会错过机会。“圈子里有人拿到了这种基金,我们有时除了羡慕他消息灵通之外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杭州浮山越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杭紫说:“浙江的投资环境还不错,对于民企来说,如果自身有亮点、卖点,融资就要相对容易些,除了银行融资还可以试着找投资机构来实现融资目的。”

  除了常规融资,有些时候民间投资对政府明文规定的补贴感到无奈,吃不准这些补贴是否该算到收益里。光伏企业从业者都知道,单靠市场规律,当前仍难以承受亏损之重,而这又是投资较大的行业。我国对光伏发电实行政策性补贴,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从政府手里拿到补贴款,对企业而言就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按规定来计算,已有相当大的一笔钱还没从政府手里拿到。有企业表示,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些鼓励政策还不能落到位,势必会打击相关部分投资的热情。

  省发改委负责人在解读我省有关投融资改革的方案时特别提到,要把原来的“行政化补贴”变为“市场化投资”,也就是说原来以补助、奖励、贴息等形式直接拨付给企业的资金,现在变成了政府以股权投资,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有专家表示,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的确让民企投资有了些担心和犹豫不决。为尽力缓解民企的疑虑,政府要为民间投资服务好“最后一纳米”,我省正在加大财税、价格、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就是一种不错的引导方式。


浙江日报 经济周刊·深读 00018 请你打开“三重门” 2016-06-08 浙江日报2016-06-0800009;浙江日报2016-06-0800004 2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