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财经

新型产业集聚在浙里开花结果

5月份新开园的浙江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

  19世纪末,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开始关注、倡导的产业集聚现象,在120多年后的浙江,正不断地升级内外部经济相生相长的神奇版本。当年马歇尔所研究的“抱团效应”,如今早已打破疆域限制,在更多的国际质造与浙江制造之间划上等号。

  荷兰风车、意大利时尚、法国设计、北欧风情……当一座座充满异国风情,同时集制造、研发、办公、商贸、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产业合作园悄然出现在身边时,我们才知道——异域风情、人文情怀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是可以与现代管理、现代商贸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合作前行的。

  “浙里”的产业集聚、跨国合作,正如中国的高铁一般,铿锵有力,飞奔向前。

  国际产业合作步稳蹄疾

  如果说上一轮产业转移的驱动是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这一轮则是各类专业领域隐形冠军强烈的国际化欲望。国际产业合作园是契合国际需求、对接国际规则、实现产能合作、提升供给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全省开发区创建一批国际产业合作园,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浙江改革开放、提升投资质量的又一项战略决策。国际产业合作园通过政府、商会、协会、机构、中介建立立体化合作网络,提供精准国别服务,使对方国家企业较好集聚在国际产业合作园内。同时园区从单纯的二产,向二、三产联动发展,力求打造产城联动发展的国际化高地,以吸引国际企业、人才。

  畅饮口味纯正的喜力啤酒,游览富有荷兰风情的湿地公园,逛逛荷兰商品遍地开花的购物街……这些美好的场景很快都能在嘉善的中荷产业合作园中实现。2014年以来,我省初步推动、形成了以中意宁波生态园和中澳现代产业园(舟山)为引领、10座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为支撑、若干家在建的国际产业合作园为基础的“2+10+N”发展格局,5月19日揭开面纱的中荷产业园正是10座省级国际产业园中的一员。与原有的招商引资方式不同,这些国际产业合作园更强调在“政府、商(协)会、企业”三个层面上的无缝合作,更注重走入目标国进行深耕。仅去年一年,我省就有11家国际产业合作园共开展了17场境外活动,引进112个国际项目,并与50多家境外商(协)会达成合作意向或签订合作协议。

  在中意宁波生态园,目前在建及落地项目已有7个,包括德国汽车铝制压铸件项目、美国汽车行李架项目、瑞典太阳能光热利用专用设备制造项目、意大利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智能电动轻便交通工具生产项目、德国专业脱漆服务项目、意大利香兰素生产项目;中国台湾新能源电池材料和IGBT项目、中节能环保产业欧标厂房建设项目等日前刚明确落地;12个深度洽谈的项目,涉及的产业领域集中在节能低碳技术、欧美高端汽配、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科技服务等6大产业;此外,该生态园正在跟踪、对接中的欧美高端产业项目还有200余个。

  前不久,生态园刚刚成功引进了一家意大利消毒中心企业。这个意大利家族企业提供集中消毒产品,而生态园通过帮助他们联系医院、安排试用,协助企业打开了中国市场,迅速提升了他们将全产业链、全部技术复制到中国的信心和动力。通过提供服务,帮助对方企业走入中国市场,并规划从“产品”进来到“产业”进来到“产业链”进来的转变,这正是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代表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将跨国企业、资金、技术“请进来”的成功案例之一。

  而与数百个高新技术项目相呼应的,是不断创新的投融资方式。中意宁波生态园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一年,生态园7个基础设施PPP项目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此外,初期规模为10亿元的生态园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将对项目的银行贷款、技术改造、人才引进、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进行技术收购,加快优势产业的落地和培育。

  如果说传统的招商模式是在国内等待外商产业转移的信息,我们身边的这些国际产业合作园则更强调进行深耕、尽快形成深度信息网络、探索产业创新合作的机会。目前,中丹(杭州湾上虞)、中韩(衢州)、中日(平湖)等国际产业合作园都已在与当地商(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布点驻外机构。这种将招商主战场从国内前移至对方国家的新模式,有助于在企业有意向的时候就能获得一手信息,并根据企业需求商定有效的合作模式。

  特色小镇推动产城融合

  今年春节前,我省公布了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加上去年已公布的第一批,目前全省创建名单中的特色小镇数量达到79个,培训名单中的特色小镇达到了51个。这些特色小镇的创建和培育,推动了“产、城、人、文”的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我国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着重要意义。

  浙江只有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高度融合,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发掘文化功能,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打造3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打造5A景区。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突出“旅游+工业”特色,去年共计接待游客1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80万元。目前,已有一批特色小镇打造了专属的“小镇客厅”,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

  练好内功提升迎娶门槛

  这几年,在推进特色产业集聚、不断引进高新产业的同时,全省各地招商、“迎娶”的眼光渐渐高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尽管产值前景丰厚,但在综合考量环保、生态等因素后,往往最终被大部分的开发区婉拒。一边引进低能耗、零污染的高新产业;一边围绕省里的中心工作,稳步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民心工程,已成为绝大多数的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谋求绿色发展的新常态。

  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的乐高工厂,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年前引进的一个重大外资项目。目前,乐高工厂已全面完成工厂建设,产能渐次释放,明后年逐步达产后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明显的推动作用。

  采访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区更热衷“迎娶”乐高嘉兴工厂这样的“有效投资”。嘉兴市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但凡引进一个新项目之前,他们都会用投资强度、注册密度、产出幅度、科技先进度、环境可容度这“5个度”来进行综合判断;并且更看重这些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创意,看它们处于产业链的高端还是低端,看它们对优化产业结构有没有积极作用。


浙江日报 财经 00014 新型产业集聚在浙里开花结果 2016-06-01 1582903 2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