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组织参与更多公共服务领域
温州转移252项政府职能
记者 聂伟霞
本报讯 (记者 聂伟霞) 近日,温州市质监局与6家行业协会签订政府职能转移协议,将温州名牌产品初审和推荐职能转移给鞋革、市服装商会等6大行业协会。此前,温州第二批85项拟转移政府职能,已经市政府审定后正式实施。“这是继温州职能转移试点成功后,又一次大规模交接。”温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连新良说。截至目前,温州市共已推动两批41家、252项政府职能向150个社会组织转移,涉及商贸、规划、交运等民生重点领域。
2012年,民政部和浙江省政府在温州共建民政综合改革示范区,把社会组织培育作为重点内容,其中就涉及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工作。“政府自我‘革命’,社会组织承接后,众多领域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群众满意度高。今后,我们还将有更多的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连新良说。
按照温州市质监局与6家行业协会的协议,各协会将根据《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对申报产品进行初审,并行使推荐权,同意推荐的,签署意见后报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不同意推荐的,向申报企业书面告知理由。与此同时,各县(市、区)质监局不再受理该项申报。
“温州市行业协会参与质量共治由来已久,且成绩显著。”温州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郑永明说,温州市质监局是实施政府职能转移较早的部门之一。2013年底,温州市质监局选择市鞋革行业协会进行试点工作。2014年和2015年,该协会共组织推荐18家鞋类企业申报温州名牌产品,切实推进了鞋革行业品牌建设,摘得了“2014年全国质量示范强市”等诸多荣誉称号。
“行业协会承担名牌产品初审和推荐职能有先天的优势。”郑永明说,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相比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更懂企业,更了解品牌企业的所求所需。产品初审和推荐主要在于对品牌企业、产品质量的培育,产品质量培育不仅注重评价产品的好坏,更应注重创新性、舒适与时尚以及售后服务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今年,我们已将7大方面17项工作交给6大行业。”郑永明说,今后,温州市质监局还要梳理出更多服务、公益、技术性的职能转移。
随着温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兴起。据统计,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约7200家,其中青年社会组织占70%,涉及娱乐、体育、旅游、环保、公益等诸多领域。尽管如此,这些社会组织依旧面临自身承接能力不足、政策红利落地难、自我发展提升难、社会作用发挥难等困境。
从2012年开始,温州从着重拓展空间、规范管理模式、提升作用效能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扶持初创期的青年社会组织破茧成蝶、“出壳”服务,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随之悄然建立。
位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温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里,十多家初创期的“草根”青年社会组织不久前已经进驻。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使用、导师帮扶、培训提升、注册对接等服务,培育优质项目,承接公共服务。
如今,经过孵化基地培训后,像路跑协会等100多家经过孵化“出壳”、具有成熟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都会定期推出“社团—社区”对接会,为社区量身打造服务项目,为基层群众提供常态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