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传统 与美同行
胡笛
对于80后90后,梅兰芳之名自然如雷贯耳,但对京剧之所以为国粹,却大多不甚了了。然而梅葆玖先生,却意外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只记得那时我还在念高中,央视正在播放梅葆玖演绎的《贵妃醉酒》。彼时梅先生已近70岁,却依旧美目流盼、身段优雅,把一曲《海岛冰轮初转腾》演绎得顾盼生姿。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原来戏曲不仅仅只有锣鼓喧天的热闹,还有这样优雅绵长、欲说还休的独特韵致。然后主持人介绍:这是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哦,难怪如此。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脑。我在电视机前整整守了几天,希望能再看到播梅葆玖先生的这段戏,然而并未如愿。我这种行径着实把爸妈给吓坏了——河南梆子、秦腔、莲花落、黄梅戏……好好的姑娘放暑假不出去玩,天天看戏曲频道是闹哪样?
这大概就是张国荣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所说的“不疯魔不成活”吧。
一段小小的经历的确影响了我。至今,我还保留着对传统戏曲的一分喜爱。
最近一段时间,恰逢媒体热议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有人问,英国人也如我们知晓莎士比亚一样知晓汤显祖么?
固然是没有,但是《牡丹亭》之伟大,却可以媲美莎翁的任何一部戏剧作品。其实,优秀的艺术文化是有真魔力的,它可以跨越时代、种族、性别和年龄。之所以我们时而觉得国粹京剧没落或边缘化,那是因为我们的敬畏还不够,我们的整理、关注、传承还不够,我们的文化自信还不够。
这才是我们日后要努力的方向,亦是“二梅”留给我们的文化自信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