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院,更多收获是历练
陈樱之 林梦婕
“一份好的策划书,一个好的营销方案,或许就能让一个企业焕然一新。而做一份好的策划书就需要汇集好的创意,因此我们很珍惜每一次专业知识的培养。希望能通过学校的创业学院这个良好的平台,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日前,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成立仪式上,作为创业学院的首批受益者,石诗秀同学表达了自己对学习创业专业知识的期许。
创新创业的热潮中,需要青年成为主力军。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近年,浙江省部分高校先后以各种形式创建了专门的创业学院。比如最早建制性地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的高校——温州大学,通过开设创业先锋班、经理成长班、企业接班人班、创业管理双专业班等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学院则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北京正保育才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正保创业学院。
创业,点燃校园青春
“温度调低一点,加速搅拌!”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里,一声甜美的叫唤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注意。原来是有一组同学正在现场制作棉花糖,而刚刚那句“嘱咐”正是来自大二农资营销班的班长汪洋。
汪洋创立的工作坊名叫“满月酱”,主要为校内外师生提供甜点制作的食材、设备,给他们搭建一个方便、重体验的甜品DIY平台。汪洋说,现在学校成立的创业学院不仅能让她在校学习期间,更加专注自己的事业,而且还帮助她解决了场地的问题。
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二学生孙菊萍也是第一批正式入驻创业学院的创客。“今天我们‘笑缘’3D打印食品在创业学院正式开门营业了,”孙菊萍介绍,3D食品打印机能通过人工建模,运用不同的食材,打印出巧克力、饼干和各种糕点。“顾客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在网页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3D打印机,直接将食品打印出来。”
3D食品打印只是她的创业项目之一。在去年11月份,她搭建的“云打印”服务平台,就已经赚足了同学们的眼球。“‘云打印’把打印机布点在校园各个角落,同学们只要在出发前,将文件上传到云端,在去教学楼上课的途中,路过打印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实现快速打印,而且价格还比打印店的便宜,非常受欢迎。”孙菊萍说。目前,“云打印”平台上已经聚集了1500位用户。
像他们一样的校园创客在浙江高校里比比皆是,流动的是青春的热情。浙江省2014届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的比例突破了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业,助推专业学习
“现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们作为早期投身创业领域的企业人士,非常高兴看到大学校园里,创业氛围蔚然成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方——宁波博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冰谷说,“校企合作致力于创造契合点,实现共赢。我们会帮助免费入驻创业学院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孵化,提供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包括项目孵化的资金支持与业务指导等。”
该学院农资订单班的“格林公社”团队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始创业之路的。原本同学们只在校企合作课上学习如何培养与打理农资产品,在农资集团的支持和帮助下,班级创立了自己的创业项目——格林公社,他们参与农资集团农作物的养护工作,并把各基地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线上和线下售卖。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将其变成一个灵活的创业项目,做到学习与创业两不误。
团队负责人陈宇杭说:“这样的创业,更多的是对大家的各种历练,因为想把产品售卖出去,除了想各种销售方法以外,也促使大家更加注重对农作物的养护,专业学习更用心了。毕业了,我们仍然会根据订单班的就业协议,进入农资集团工作,但这段创业的经历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有意义。”
据了解,“格林公社”将作为农资订单班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特色创业项目,在学生手中一届一届传下去,让学生们在创业中学会学习和成长。
创业,提升就业能力
“感知创新、感受创业”是浙江经贸学院创业学院放在墙上的口号,也是这个创业学院的办学宗旨。该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顾鸣镝处长表示,创业学院的设立并不意味着学生人人创业,而更侧重于凝炼“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渲染创业精神,让每一位学生能更好地去就业,实现理想。顾处长说,在他们进行的一项就业回访中显示,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在就业后显得更为成熟稳重,发展得更好。
作为首批创新创业试点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历经10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从理论到模拟、从模拟到实战的“三阶段推进、三课堂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与专业融合的第一课堂、以文化引领的第二课堂和旨在强化实战的第三课堂糅合成为创业人才培养的统一体系。学院在第一课堂的基础课中增加创业通识类课程,在专业课中渗透符合创新创业特色的课程教学;搭建第二课堂的创业教学载体,提高在校生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课堂立足学院平台,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工学结合、就业教育四方面的有机融合。
本着“让学生带着创业的经验去就业”的创业教育理念,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升级“大学生创业园”的过程中主动依托行业优势,将项目孵化与域内创业企业成长结合起来,先后为企业培养创业团队近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