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小善之美,美在发自内心

  想要得到爱,就去付出爱吧,你做的每件事,都会累积成这个社会的样貌。做一个简单善良的人,将美德深植于心,让它成为“下意识”,成为“理所当然”。

小善之美,美在发自内心

朱 玲

  在公交车上,如果身边素不相识的乘客晕车吐了,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可能下意识的反应都是掩鼻,避之不及。说实话,这也是情理之中的生理反应。

  然而不久前,在台州天台县一辆城乡公交车上,一位六七十岁的阿婆吐了一地,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却站起身,从书包里找出纸递给阿婆,还拿出包书的书皮接住阿婆又一次吐出的呕吐物,就这样一路默默照顾,直到阿婆下车。并且,在下车前,她还将车座及地板上的脏物擦拭干净。

  这件事似乎很寻常,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小到女孩自己都没有在意;这件事似乎又不那么寻常,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很难说出“我也可以做到”。

  热心善良、乐于助人,源于一颗懂得体谅、懂得感恩的心。这个叫张静初的女孩在家庭困难之时,曾受益于当地政府与好心人们的帮助,所以父母从小就教育她要懂得感恩。实际上,她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把帮助别人看作是“平常之事”,而不是特殊的“好人好事”,所以在公交车上从头至尾,她都是默默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不求表扬,不求点赞。

  小善之美,美在发自内心。当看见阿婆晕车时,张静初的第一反应是“很心疼”,觉得“跟自己奶奶一样”,所以很自然就上前帮忙了。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大家都懂的纸上道理,这位女孩却将它深植在内心中,并且默默地实践着,这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地方。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首先一定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人。由此,很自然联想到那个被讨论了无数遍的“扶不扶”难题。当看见老人摔倒,许多人或许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还是想去扶一把的,但很快会被第二个念头覆盖,因为丰富的社会经验让大家难免会“三思而后行”。从这个角度来看,张静初是单纯的,她的想法很简单,甚至不需要理由,不需要逻辑,理所当然。也许这是因为她还未经世事,但我们希望,像她这样简单善良的人,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我们都希望社会风气是真诚崇德、向善向上的,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又对陌生人心存戒备、怀疑与冷漠。这是一个悖论,越冷漠、越怕受伤害,就越会被冷漠对待。倘若每个人都需要法律兜底才敢做好事,那是多么悲哀。当然,法治建设很重要,但道德的难题,最终还需要靠道德来解开。只有当冷漠的围观者越来越少,热心善良的助人者越来越多,向善的风气才会逐渐壮大。而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文明生态下,善良的心才会真正得到呵护。

  想要得到爱,就去付出爱吧!你做的每件事,都会累积成这个社会的样貌。将美德深植于心,让它成为“下意识”,成为“理所当然”。做一个简单善良的人,从自己做起,从教导自己的孩子做起,从今天做起。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小善之美,美在发自内心 2016-04-13 浙江日报2016-04-1300017;浙江日报2016-04-1300012 2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