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课外作业如何才科学

  科学作业需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职责,不是剑走偏锋、过度求怪,而是要成为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一个最经济、最有效的载体。这才是设立科学教育课程的本意。

课外作业如何才科学

李 云

  近日,家住杭州三墩的一位父亲为了完成幼儿园给儿子布置的科学作业,下河抓蝌蚪、摸螺蛳,不幸溺水身亡。这场悲剧让大家深深感到惋惜,尽管是一场意外,但事件背后的议论却在发酵。难道孩子们的科学作业就没有更“科学”的办法了吗?

  这位父亲溺水身亡是一次意外,但有些关联的事情是意料之中的,值得提醒。首先,我们不能武断地对“科学作业”进行批评与指责,更不能因噎废食;其次,幼儿园或学校给孩子布置的“作业”,要么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要么有家长大包大揽,结果就是让“考学生”变成“考家长”;再次,科学作业是一道社会化考题,有必要进行科学分析,兴利除弊,让其达到应有效果。

  指鹿为马是古时的典故,然而,“指猪为马”不是当代的童话。曾有媒体报道,10岁男孩彤彤(化名)自小就在城市里长大,妈妈带着孩子去农村走亲戚,没想到在途中,彤彤却将家猪当成了河马,还将水稻苗当成了草坪,这些举动令妈妈十分担忧。由于教育的局限性等原因,现在不少的孩子未输在起跑线上,而很可能输在自然常识上。从这个角度看,科学作业不是不需要,关键是如何做到“更科学”。

  “包山识花”曾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褒贬不一,是说有一位母亲,孩子写作文《桃花》时,不知道桃花长什么样、是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她索性在重庆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包山识花”也是为孩子的教育营造一个有利于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天然”环境,但是,这种“夸张手法”,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接地气的创新教学,应该既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接受,又能起到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效果。在我们日常的印象里,贪玩的孩子似乎都不是好学生,但到了南京弘光中学这里,“惯例”被打破了——不爱玩不会玩的学生,有门课肯定要“挂红灯”——乡土文化课。在教材引导下,学生们一年至少要玩20个景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赞之:这样的乡土文化,让教育“接地气”。

  科学作业需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职责,不是剑走偏锋、过度求怪,而是去求解“最大公约数”,成为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一个最经济、最有效的载体。为填补“指猪为马”的教育欠缺,也为避免“包山识花”的教育奢侈,科学作业必须充分接地气,给学生提供融入大自然的机会,同时,安全教育、自我保护、生命教育等也不可或缺。这才是设立科学教育课程的本意。延伸一点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家庭创造条件、学校创造条件、社会创新条件,多方面结合起来,或许能够早一点实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教育境界与教育效果。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课外作业如何才科学 2016-04-13 浙江日报2016-04-1300016;浙江日报2016-04-1300013 2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