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探索“建管用”一体化机制 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文化盛宴 共建共享

  探索“建管用”一体化机制 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文化盛宴 共建共享

  撰文 张妍婷 刘小红 蔡 凤 王炜权 韦宇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全省农村文化礼堂进入全面建成收获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物质的丰富、制度的完善,也体现为精神的充盈、文化的振兴。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把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村民普遍的内在需求,如何把文化礼堂从物质的外部形态转化为村民观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东阳市经过这几年的探索,通过挖潜力、创特色、抓整合、出实招……摸索出了一套“建管用育”的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格迥异有个性 因地制宜聚人心

  李宅社区文化礼堂,既有非遗馆、村史馆、名人馆,又有农家书屋、雷锋连长馆……融入李宅古建筑群中,别有韵味。而蔡宅村文化礼堂,则是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两者的共同点是,将各自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了充分展示。

  东阳文化礼堂在建筑、文化上非常有特色。无论是横店镇路西村“根根席草声声思,诉说路西草席路”的“席文化”,还是六石街道石马村“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的“红色文化”,以及以“横漂”出名的横店镇雅堂村的“星文化”……东阳文化礼堂建设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建筑文化、木雕文化、墙纸文化、农耕文化、影视文化、法制文化、竹编文化在东阳农村文化礼堂得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体现。

  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这些原先被积尘的场所,如今焕然一新,很多村民将自己家中的“宝物”搬到了文化礼堂。

  东阳紧紧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及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五有三型”标准,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承载乡愁、展现乡风的“村庄客厅”。文化地标建起来,乡村记忆串起来,群众文化热起来,道德高地筑起来,保障机制强起来。

  一村一品,一堂一色。从2013年至2015年,东阳建成86个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文化礼堂,并建立一系列相对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繁荣了农村文化。2014年,东阳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市、区)。

单良多年“零上访” 文化礼堂有功劳

  “存善心”“居善地”“扬善风”“兴善行”……在东阳市城东街道单良村,一个充满“善文化”的和善园正在精心打造。“做善人,正是我们所推崇的文化。”单良村党支部书记单章新说,这也是该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特色。

  乡村记忆馆、家训馆、家训长廊、健身室、书画室、阅览室、舞蹈室……单良村的文化礼堂功能齐全、内容丰富,邻近村庄的人都知道。“不论刮风下雨,每晚都有一两百名外村的人开车赶过来,或跳舞,或打球。”单章新笑着说。

  单章新担任村干部20多年,越来越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村里重视文化建设后,村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民风村风逐年变好,婆媳吵架极少听见,互嚼舌根的事也少了,我们村10多年来都是‘零上访’。”

  单良村的文化礼堂不仅建得好,更是管得好、用得好。每个月,该村文化礼堂理事会都会事先安排好一系列活动,每晚都是准时开放,数百村民来此享受各种“文化大餐”。大伙儿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各种文化活动,还能学到许多知识。原来,位于文化礼堂二楼的学堂还会推出各种讲座,涉及健康、蔬菜和水果种植、科普等,实用性很强。

  此外,单良村还在历史文化挖掘上动足脑筋,提升文化礼堂内涵。该村从家族宗谱上找出不少展现高尚道德的话语,如“以礼于睦邻”“以和待亲朋”“以孝处兄弟”等,并将其镶嵌到家训长廊上进行传承。“经过几年文化浸润后,村民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变化。”单良村委会主任单南平表示,现在大家对村里各项事业都很支持,配合“五水共治”、环境整治、“两美”建设等工作,“我们村两委会成员将努力把村子的各方面建设得更好。”

  在东阳,除了单良村文化礼堂,还存在不少特色浓郁的农村文化礼堂。如虎鹿镇蔡宅村的文化礼堂突出孝文化,巍山镇王宅村的文化礼堂凸显和文化,江北街道甘东小区的文化礼堂重视家风传承等。

强化考核和队伍建设 助推长效持续发展

  如何将建好的文化礼堂管好?对此,东阳还摸索出了不少经验,在组织机构、动态管理、队伍建设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东阳建立农村文化礼堂工作促进会,对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管理、使用进行指导。与之对应的是,各镇乡、街道也成立了工作促进会,各农村文化礼堂还建立了理事会,负责农村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并策划安排礼堂活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队伍等。

  东阳还组建了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和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指导、服务各类文化活动,由此也培养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文艺人才,为文化礼堂建管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作为活跃农村文化礼堂的重要力量,各种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也得到激发,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创新、深化和提升文化礼堂管理,东阳推出了一套文化礼堂星级动态管理办法,其奖惩包括命名表彰、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列入“黑名单”等,措施得力。考评标准十分具体,涉及组织保障、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培育、群众评价、特色工作等六大块32条细致内容,如要求常年实行开放式服务、组织各类培训活动2次以上、做好“善行档案”登记、开展“文化走亲”活动、加强法制宣传等。

  在经费保障方面,东阳出台文化礼堂公益金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动员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贡献力量。截至目前,东阳民间投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已达6000多万元,助推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持续发展。

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文化礼堂实现村民共建共享

  东阳市强调:一定要让村民参与共建共享。文化礼堂是村民的,不是政府的。在投入建设文化礼堂的同时,一定要利用整合好当地的资源,通过文化礼堂建设,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财富,实现产业化反哺,不仅富“脑袋”还要富“口袋”。

  东阳这几年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满足了村民的文化需求,村民在实践中感悟到文化礼堂焕发的强大精神能量,自觉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成都创业多年的湖溪镇镇西村村民黄欣,听说家乡正在进行农村文化礼堂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欣然捐款100万元;听说要建礼堂和修缮古建筑,李宅社区一位居民当即拿出了300多万元;一位热心人士无偿捐助120万元,建起总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楼房,用于屠粱村建文化礼堂和居家养老中心。在东阳,民间筹集资金,修建旧会堂、古祠堂,兴建农村文化礼堂已蔚然成风。

  农村文化礼堂贵在管理、重在使用。为此,东阳把“十比十看”内容贯穿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全过程,通过比生动、看内涵,比个性、看风格,比规范、看机制,比尽心、看履职,比活跃、看活动,比持续、看保障,比给力、看服务,比热心、看奉献,比口碑、看满意,比出彩、看成效等方式,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广大百姓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成为党委、政府主流声音的大讲台,成为农村社会引领风尚的大平台。

  下一步,东阳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现场会的精神,进一步在推动制度建设的长效性、活动开展的常态化和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上下功夫,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好建设、管理、使用3个方面的制度,做好“传统+”“互联网+”“最美+”“家训+”四大内容的融合,发挥好教育群众、繁荣文化、培育思想、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五大作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文化盛宴 共建共享 2016-04-11 浙江日报2016-04-1100006;浙江日报2016-04-1100009;浙江日报2016-04-1100010;浙江日报2016-04-1100011;浙江日报2016-04-1100013;浙江日报2016-04-1100016 2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