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五亿元民资将拆后空间“改”成体育场馆

拆出一片自由奔跑的天地

  本报讯 (记者 李春) 4月6日,记者从省体育局获悉,2014年以来,我省至少已有超过五亿元民营资本介入体育场馆的开发与经营。其中不少民资充分利用“三改一拆”后腾挪出的土地空间,建设体育场馆,缓解日益显现的健身场地不足的难题。

  “以前下了班,就在家看电视,或去品尝美食,现在时常带上‘行头’直奔篮球场。”家住杭州滨江的某银行职员陈先生在萧山一家名为雪狼体育运动中心,办了健身卡,为自己的业余生活选择了健康的休闲方式。面对商机,我省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民资进军体育场馆相当活跃。对这些地方的中心城区来说,要新增土地来规划建设健身场地难度较大,因此城市边角地带,特别是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后腾出的部分空地、闲置的厂房仓库以及立交桥、高架桥下的闲置土地,成了改造为体育场地的香饽饽。

  在温州,瓯海区先后盘活3.93万平方米拆后闲置地,引入民资建设体育场馆,使得全区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1.79平方米,超过国家人均水平。在宁波,一家印刷厂搬离原址,闲置的厂房由一家民营企业接手后,变成了综合性体育健身场馆;海曙区一家玻璃厂原所在地,如今由柳锦体育服务部租用并投资建成4个露天足球场,面积约3300平方米,每天夜间收费经营,其余时间供周边居民健身。无独有偶。镇海区庄市街道万市徐村则利用高架桥下空地投入650万元建设村全民健身中心,建有灯光塑胶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广场及健身步道、儿童健身设施等体育设施;余姚市梨洲街道则充分利用舜江大桥下1300平方米空置场地,规划建设多功能体育场地,其综合规模也已经达到省级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目前基础工程已经投资380万元。

  这几天,杭州下城区东新路附近,一家用数十个集装箱作为外装饰、名为“Teambox Sports(体育团队盒子)”的体育馆正在进行试运营前的最后调试。这家由民资投入400多万元打造的体育馆,租用的是近3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包含8个羽毛球场、4个笼式灯光足球场等。项目总监王迟冰说,看中这个区域建设体育场馆,就是因为周边的健身场馆资源稀缺。整个建筑动用了40多个集装箱,都是专程从上海买回来的,每个要1万多元。场馆以红、蓝、灰三色为主色调,整个场馆有着厚重的工业金属风。

  记者去探访时,球场正在铺设草皮。投资者说,“别看只是草皮。为了寻找合适的球场人工草皮材料,我们几乎走遍了杭州的球场,前后对比了几十种草地材料,最后挑选了性价比最高的一款。”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最懂球迷的体育馆”。据介绍,该体育馆为每个球场配了一间透明的玻璃休息室,休息室里配有免费使用的沙发等休憩设施。除了设置独立的更衣室,还将为每个常驻球队提供鞋柜,场馆会帮球友将柜内的鞋擦洗干净,不想带走的脏衣服也可以留下,馆内提供洗衣服务,每件仅收费五元。

  利用上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已开设三年的雪狼体育运动中心,是民资进军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的先锋。4月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由几个投资人合股筹资千万元打造的惠民体育馆,如今生意蒸蒸日上。据中心前台娄经理介绍,现在场馆已有了较为稳定的客源,盈利能力也有了提升。最近,为更合理配置场馆资源,中心将把原先草地足球和草地网球两用的场地改造为专用的草地足球场。在保持原有18个羽毛球标准场地,两个比赛级木地板篮球场和乒乓球、斯诺克等场地基础上,中心还专门扩建了力量健身房及户外展示中心。

  我省体育界专家表示,从政府全额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到差额拨款建设,再到现在民营资本介入场馆建设、运营,顺应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建议今后还可将一些成熟的国有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交给专业化程度更高、管理水平更高的管理团队运营,充分利用场馆的资源,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拆出一片自由奔跑的天地 2016-04-07 804512 2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