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社区 问诊基层党建
百乡蹲点,组织部长干些啥
本报记者 方力 通讯员 郑志敏 范 平 任迎春
基层党建服务大局的情况如何?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基层党组织运行是否规范?……围绕这些问题,这段时间,一场“百乡蹲点调研”活动正在全省组织系统火热开展。
整乡蹲点、逐村走访、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各市、县(市、区)的组织部长或分管副部长带领调研组,深入村(社区)了解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浙江二十条”情况, 深入研究“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听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短板,且行且思,部长们感触很深,纷纷写下了自己的蹲点感悟。
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
“圆桌夜谈”的感悟
乡村发展需“三宝”
“我今年92岁了,但我感觉自己像29岁,日子过得交关惬意!”3月1日晚,我们来到慈城镇蹲点调研组驻地毛岙村组织“圆桌夜谈”,刚坐下来,有着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孙银惠的开场白便吸引了我们。
毛岙村地处江北慈城镇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村。孙银惠老人告诉我们,以前的毛岙村贫困、闭塞,穷一点的人家,娶媳妇都成问题。谈及今昔对比,老人脱口而出“四个变”——路变通了、灯变亮了、人变富了、村变美了。
在孙银惠老人的带动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村庄的变迁。交谈中,村民们纷纷称赞村支书方国君。方国君过去跑运输,见过世面、思维开阔,在他的带领下,毛岙村引进娃娃鱼养殖、种植红杉树,嫁接工商资本、打造美丽花田……村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5万余元,毛岙村也从过去的穷乡岙逐步走向小康。
一路走下来,我觉得毛岙村有今天,离不开“毛岙三宝”,即支部好、民风好、生态好。可喜的是,这“三宝组合”正在慈城不断被复制——南联、金沙、公有、五星等村,也在村党组织一班人的带领下,想方设法为美丽寻找资本,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
蹲点期间,我一直在思考,基层党建特别是相对薄弱村、山区村的基层党建该怎么抓?靠传统的农村工作“老把式”肯定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找准找实具体载体,要叫响“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工程,善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多元视角来抓党建,通过党组织的经济引领、文化引领、生态引领、服务引领,来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让鲜艳的党旗红在乡间熠熠闪光。
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干武东——
“固定活动日”受触动
党建也要以文化人
3月初,我到长兴县夹浦镇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几天下来,让我深受触动的是扑面而来的“红色文化”。每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都架起了闪亮的党徽,挂起了鲜艳的党旗,一些村还设置了党建文化墙、党建长廊,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浓浓的“党味”。
我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长平村每月一次的党员“固定活动日”。活动一开始,首先跟村里50多名党员一起,人人佩戴党徽纪念章,一齐向党徽行注目礼,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参加这样的组织生活,让我再次回想起了自己入党时的那份激动,思想和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洗礼和鞭策。村支书周利方说:“现在每月固定活动日前,都要安排这样的仪式,党员意识更强了,群众也反映党员面貌跟以前不一样了。”
党的建设也需要以文化人。在党的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领作用。党的基层阵地必须鲜明亮出红色元素,通过亮党徽、挂党旗、设党建文化墙等,把党的形象、党的主张直观化、可视化,浓厚党建氛围,彰显政治功能。党的组织生活,更应体现红色主题,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使广大党员在日常熏陶中接受思想洗礼,强化党性修养。
在蹲点调研中,我感到一些基层党建工作方面的“短板”需要引起重视。比如,乡镇联村干部联村联党建的意识还不强,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所不足,具体抓指导的力度不够等。我深切地感到,加强基层党建,必须健全层层压实的责任机制。牢牢抓住乡镇党委这个龙头,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真正把抓党建的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绍兴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姚国海——
党员服务好不好
公开栏前逐个查
柯桥区坚持在职党员“两地报到、双岗服务”(即到出生地、居住地认领岗位、开展服务)已经有3年了,这次在钱清镇的蹲点调研中,我特别关注这项活动的实际成效。
江南村是我调研的第一站。我看到全村14名在职党员的照片整齐地排列在党务公开栏上,其中有5人是区管干部。我逐个指着在职干部的照片,向村干部询问他们的报到和服务情况。当我问到现任福全镇党委副书记的王永祥时,村干部们齐声“点赞”。原来,村里的老办公楼已经破旧,便民服务中心只能“蜷缩”在一角,群众出入办事很不方便。村委会多次申请新建办公用楼,但因为对土地政策不熟、上下沟通不畅而未获批准。王永祥来村里报到,了解到村委的难处后,立刻着手帮助村里分析政策、摸排土地,并多次与钱清镇、国土部门的负责人联系沟通,新办公楼的批文终于下来了。
随后,我指向另一位党员干部的照片,村干部的回答语焉不详。我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想到问出了村干部们的满肚子委屈。这名在职干部平时很不配合村里开展工作,而且存有负面言行,村干部对此有苦难言。我当即要求干部科室对此事开展调查,核实后,对这名在职党员作了党纪处理。
钱清镇之行让我大有收获,我看到了在职党员在基层的服务成果,也看到了“两地报到、双岗服务”对加强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完善这项制度的努力方向。回到单位,我们的职能科室马上着手完善在职党员“两地报到、双岗服务”的标准体系,不断规范在职党员报到、服务的各个环节,让在职党员成为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重要力量。
杭州拱墅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炜——
做活“党建+”文章
破解城市化新难题
机遇期往往也是挑战期,这是我最近带队在杭州半山街道蹲点调研时的感受。其间,我们走遍了街道全部11个社区,入户走访164人,梳理问题68个。
当前,杭钢转型升级、服务保障G20峰会综合整治、城市化加速推进等为半山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半山地区群众既感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迫切希望分享更多发展红利,但伴随城市化、转型期带来的观念转变、利益分配等问题,也造成了回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新难题,更加需要我们以党建为引领,转理念、聚人心、夯基础、促发展。
半山街道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比较扎实,但也存在点上工作不均衡、经验推广运用跟进不及时等“短板”。我发现,有的社区载体亮点很多,已是省市示范点,但有的社区多年没有培育出新的党建品牌;有的社区党建工作基础扎实,但对如何形成规范有效的标准化经验提炼总结不够;有的社区班子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
这些“短板”对照“整街推进,整区提升”的标准和要求,亟待补足和破解。
下一步,我将按照蹲点调研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做到“理念再提升、中心再聚焦、基础再夯实”,紧盯半山实际、紧盯半山“短板”,紧抓区域大转型、大发展、大跨越的机遇,梳理问题清单,拿出实际举措,努力解决一批一直想解决却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做活“基层党建+”文章,整体提升半山基层党建水平。
平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晓英——
农村产业链党建
助农致富展身手
这次在新仓镇的集中蹲点调研,让我对新仓的党建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走访农业产业链党组织代表——新仓食用菌党支部。
新仓是毛泽东同志批示的“新仓经验”发源地,秉承着“合作求发展、联合兴三农”的核心价值,60多年来,“新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其中农业产业链就是孕育出的新成果。
在与食用菌党支部书记朱华良的交谈中,我感到支部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方法多成效好。朱书记一直潜心钻研并传授菌种生产和蘑菇种植技术,现在他自己经营的菌种厂供应了当地菇农种植150万平方尺蘑菇,为了防范菇农种植风险,他还坚持在合作社党员户试种新品种、试用新技术。
我了解到,像朱华良书记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正是通过这批先锋党员的辐射带动,2015年新仓的食用菌销售产值已达2250万元,在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新仓的产业链党建探索给了我一定的启示。农村党组织只要找准切入点,就可以在农业发展、群众致富方面大展身手。组织设置要优化,骨干党员要带头,合作共赢谋长远。打造“党建+农业产业链”工作模式,开辟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党建引领合作之路。
当然,新仓的农业产业链党建有优势,也有“短板”。比如,农技党员的“一岗双责”如何在镇级乃至县市一级加强引领发挥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对产业链党建工作组织线与农业线齐抓共管的合力还不够等。我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先从抓机制入手,在沟通协调等方面把握好党建工作与农业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融合点,真正实现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发展上的政治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