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在“熊孩子”心底播下爱的种子

  把爱播撒给学生,不一定是思想政治老师才可以做的事。每一位历史、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都可以。爱学生,也不一定专门做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次提问,一个眼神,一阵欢笑,都可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在“熊孩子”心底播下爱的种子

王玉宝

  杭城,一对师生,引人关注。师者,杭州高级中学一位高中历史老师,名叫赵一兵。生者,杭州某校两名初一学生。当然,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师生关系,只是因为各自的新闻而碰巧同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前者,因为婉拒学生们发起的医疗捐款被媒体挖掘,更牵引出一段师生情深的往事;后者,以弓箭在小区射死了一户人家的宠物兔,引发了小区居民对“熊孩子”缺乏生命敬畏的关注,24日晚孩子和家长已登门道歉。

  赵一兵老师和他学生的故事,满是浓浓爱意。历史,看上去枯燥无味,这一段师生情却色彩斑斓。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听说老师生病了,纷纷捐款,因为心底已在当年种下了对老师的爱。为此事,有当年学生网上发帖,“我只想告诉你,一个老师能有多好”;有仍在读学生发公开信,力挺老师战胜病魔;学生们悄悄汇去捐款,师生恩情刷爆朋友圈……

  学生们的种种反应,映射出的,实际是老师昔日在讲坛上的种种“影子”。试想,若没有当年老师的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就不会有今日浓烈的回报师恩。昔日老师的爱,潜移默化到了学生们的心中。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与被爱,皆是因果。从这个角度讲,赵老师给我们当下的教育打了一剂“强心针”:如果有更多赵老师这样的人,相信必能有力消融一些“熊孩子”们心中的戾气。

  由此,不妨说说两名“熊孩子”杀兔之事。实际上,颇令人感到欣慰,事发之后,警方次日上午就介入事件调查,最终找到涉事的两名学生。而学生家长非常配合,不仅还原事情经过,还带着孩子到宠物兔主人家中诚恳道歉,取得谅解。无论如何,这一份坦承和担当,给犯了错误的孩子,补上了一课。

  孩子的错误,即便再离谱,也并非不可饶恕。但对家长和学校而言,道歉就不应该只是终点,而应是反思的起点。首先,对于就读初中的学生而言,射杀动物,无疑过于残忍,缺乏对生命的基本敬畏。其次,在小区内射杀别人饲养的宠物兔,缺乏对他人的基本尊重,缺乏对他人财物、对社会规范的基本认知、缺乏自身行为的界限感。初中学生有如此举动,无疑凸显出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生命敬畏教育的缺失严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应从此事中追踪教育疏漏之处,加以弥补。

  应试教育重重压力下,生命敬畏感的流逝,已非个案。从药家鑫的“补刀”交通肇事受害人,到复旦医学院学生林森浩投毒案,一些大学生的麻木、冷酷,让人追思生命教育的干涸。大学生因为一次失恋、一场争执就跳楼的案例并不少见。那些青春期的初中生,以暴力手段凌辱同龄人的事,更屡屡见诸报端。青少年身上的问题,一定是成人世界问题的投射和延续。孩子对生命麻木,问题并不全在他们,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爱的种子,他们何以成长出爱的参天大树?

  由此,再看赵一兵老师和学生的情谊,对应试高压下爱的教育不乏有用的启示:即便是应试教育,也不是没有爱的空间。赵老师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思想政治老师,他在日复一日的讲坛上,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大爱。但是,他始终坚信一名并不被看好的学生能考上北大,最终这名学生真的就考上了北大;他坚持以一名学生为主角讲述历史故事以提起这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最终这名学生成了省文科状元;为了驱赶教室窗上的蜜蜂,他“滑稽地拎着书趴在窗前”;他的幽默,甚至他激发学生记忆的杭州普通话……有太多如此的细节,实际上都是在自然地往学生心中播散爱和尊重的种子。

  我们为何对教师崇尚如斯?因为任何一位老师,不管你教语文、数学、英语还是历史,你当然是教知识,但爱同时在你的目光下、指尖下、言语间,就如此自然流进学生心田。任何一位老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难以避免被置于一个因师德而影响学生的境地。从这个角度看,赵老师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中太多爱的空间。爱的教育,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言行,也不是哪一位老师的专属,而是所有教师的荣耀和使命。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在“熊孩子”心底播下爱的种子 2016-02-26 浙江日报2016-02-2600010;浙江日报2016-02-2600006 2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