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普查
保护传统
记者 刘慧
本报杭州2月25日讯 (记者 刘慧) 摸清家底才能厚积薄发。25日, 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全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正式启动,这是对当前我省地方戏曲剧种生存现状的一次全面调研和梳理,也是对我省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一次抢救和挖掘。
据介绍,由文化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实施的一次重大文化普查。此次我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分为工作准备、信息采集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将历时一年多,至2017年6月结束。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境内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戏曲剧种,包括皮影戏、木偶戏等不同戏曲样式。
普查将弄清剧种名称、声腔、艺术渊源、形成时间、流行区域、剧目、音乐、表演艺术、舞台美术、主要演出团体、人才培养机构、代表人物等,搜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普查还特别关注那些承担着戏曲传承发展主要任务,数量较多、条件较差、生存较难的广大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的情况。各普查单位采集信息后,将统一上传至文化部建立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平台”,形成数据库。